南京国民革命军陵园是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墓,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中山风景区灵谷风景区内,于1931年至1935年间在灵谷寺旧址上修建,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灵谷公园”。这里安葬的将士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内战等阵亡将士的代表。这里原是中国大陆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设立的大型烈士陵园,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
1929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即将落成的中山陵内灵谷寺旧址修建阵亡将士墓,以安葬阵亡将士。但由于阵亡将士人数众多,墓地无法全部容纳。经筹备委员会研究,决定采用“代表安葬”的办法,即从各军衔阵亡将士中抽签选出代表,以师为单位安葬。
国民革命军烈士陵园有长达一公里的中轴线,有墓门、牌坊、祭堂、第一陵园、纪念堂、纪念塔等建筑,第二陵园和第三陵园对称分布于两侧,安葬着北伐战争和淞沪战役中牺牲的国民革命军将士102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革命军烈士陵园改为灵谷公园,第一陵园改为花坛、草坪,第二陵园改为邓演达墓,第三陵园废弃。
墓门为仿古建筑,四合院式,覆绿琉璃瓦,下有三道拱券,门上题有“国民革命烈士陵园”四字。左右有红墙,两端有偏门。正门前有石狮一对。原为明代灵谷寺金刚殿,清初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建,成为灵谷寺正门,俗称“红山门”。修建陵墓时改作陵园门。
阵亡将士牌坊共五间,建于42层石阶之上,基座宽32.7米,深16.6米。牌坊高10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镶有花岗岩,仿照我国传统木结构。上部铺绿琉璃瓦,饰以水泥脊兽,三级斗拱四角上翘,十分壮观。牌坊正面书“大仁大义”,背面书“救国救民”,均为国民党老将张静江所书。门楣上饰有中华民国国徽。牌坊前有一对石兽。
2001年,南京中山陵所属国民革命军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谷风景区
进入景区
国家纪念碑
景区售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