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维也纳可能对我来说是一种痴迷,因为我学了八年长笛,而且热爱古典音乐。
经过飞机上漫长的黑夜,2017年7月2日,我们抵达维也纳。周日的街道安静而寒冷,飘着小雨。从炎热的成都抵达维也纳,我们感觉更凉爽,不禁加快了脚步。我们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前往市区,幸好遇到了一位曾在台湾生活过的阿姨,帮我们找到了去地铁站的方向。维也纳地铁覆盖了维也纳大部分地区,除了地铁,还有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带着时光痕迹的红色座椅和车厢穿梭在城市中。窗外是童话般的建筑和静静流淌的多瑙河。在宿舍放下行李,顾不上时差带来的疲惫,到楼顶平台等待美丽的日落。夏日格外漫长的白天,从金粉的绚烂到玫瑰的绝色,在躺椅上望着天空,黄昏的凉风在耳边。 这一刻的维也纳美得如梦,如同电影《黎明前的爱情》一样。
开学第一天,我就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同学,有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克罗地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匈牙利等。虽然是初次见面,却感觉像是久别重逢,我们用各种母语人士的口音用英语自由交流。教室位于维也纳技术大学,紧邻卡尔教堂,是德语国家最古老的技术大学之一,始建于1805年。洁白的外墙、宏伟的大理石柱、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雕塑无不彰显着大学的庄严。即便是暑假,这里也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优雅的走廊、凉爽的绿荫下穿梭。
结束第一天的课程后,大家沿着环城大道漫步,漫步在市中心,感受奥匈帝国昔日首都的辉煌与辉煌。我们课程的主题是奥地利建筑文化。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以其精美多样的建筑赢得了“建筑博览群”的美誉。课程介绍了从中世纪君主制时期的建筑理念到现代市政建设的变化。在维也纳,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因此这里有许多罗马式和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以及大量的巴洛克式宫殿。除了大量具有历史韵味的古老建筑外,这里也有许多优秀的当代设计。例如,百水公寓就是自然与人共存的典范,完美体现了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典雅的教堂,还是悠闲的住宅区,都彰显了人们对生活中爱与美的追求。 市民们经常在街头慢跑,孩子们在公园玩耍,就连湖面上成群的天鹅也显得如此悠闲。走在维也纳的街头,周围的建筑默默地向你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同时又预示着未来。
几个世纪以来,音乐一直伴随着维也纳,与之紧密相连,使维也纳成为闻名遐迩的音乐之都,是孕育了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等音乐天才的圣地。怀着对大师们的敬仰与崇敬,我们来到了位于城东南郊的维也纳中央公墓。这里埋葬着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20多位世界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还有一座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的纪念碑。走在静谧的墓园里,看着大师们的墓碑,莫扎特轻快的旋律、贝多芬振奋人心的乐章,不禁浮现在我的心头。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在墓前献上鲜花。那些旋律跨越了几个世纪,依然如盛开的花朵般充满生机。 夏日的夜晚,公园里常常举行露天音乐会,这些不朽艺术家们的精彩作品混合着花草的清香,在晚风中飘荡、回荡。
走在维也纳街头,不仅可以听街头艺人动人的表演,还可以闻到咖啡的醇香。咖啡文化在维也纳源远流长,翻阅报纸、品一杯咖啡、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成为一种休闲、慢生活的方式。无论是香甜的卡布奇诺,还是回味悠长的拿铁,都让人回味无穷,永生难忘。配上咖啡,品尝一块著名的萨赫蛋糕,它是香醇的巧克力、淡奶油和酸甜的杏子果酱的巧妙结合。真希望时间在这里停留,看到的风景也变得柔和起来。除了咖啡和甜品,啤酒在奥地利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参观了啤酒厂,了解了整个酿造过程。随着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啤酒的产量不断增加,但员工的数量却没有增加,偌大的工厂里只有大约50个人在控制机器的运转,每个环节的现代化程度都令人惊叹。 我们品尝了各种口味的啤酒,甜美爽口的口感令人心旷神怡,喝着喝着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记得你们活泼的脸庞和灿烂的笑容。
闲暇之余,我们参观了萨尔茨堡的莫扎特故居,感受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浪漫气息,在卡罗维发利欣赏了摩泽尔水晶的精美,在布达佩斯体验了东欧风情。我们看到了黎明的布拉格,红色的屋顶上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芒;我们也看到了黄昏的布达佩斯,多瑙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灯光汇成流动的银河。正如歌中所唱:“我走过高山大海,也走过人潮拥挤。”当我们用脚步丈量着脑海中曾经有过的画面,用眼睛捕捉着每一个瞬间,这些记忆就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我们心灵的天空。
不会忘记和你们在宿舍露台上聊天,看着太阳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不会忘记离别那天我们给彼此的拥抱,因为下一秒我们可能就要分道扬镳了。20天前,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维也纳,在查理教堂的绿色穹顶前微笑合影;20天后,我们看着绿色穹顶渐渐消失,却留下那些记忆温暖我们回家的路。
感谢学校的平台,感谢家长的支持,感谢同行者的陪伴,这一路走来很有意义。2017年夏天,我遇见了维也纳。这个夏天,我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也许离别是为了不远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