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和胡惟庸吗?有趣的历史小编为你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史》把胡惟庸列为明朝第一大奸臣,朱元璋杀了他还不满足,把胡惟庸和他的同党都记在了《奸臣录》里,朱元璋要让他们背上千古骂名,杀了他们才能毁了他们的心。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胡惟庸的才能,胡惟庸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才华有好有坏。
胡惟庸并没有在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投奔他,是个后来者。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奔了担任州刺史的朱元璋,任宁国主簿、知县,直到洪武三年才进入中书省,任侍郎。洪武六年任右宰相。洪武十年任左宰相,总管百官之首。胡惟庸用了22年的时间,才终于爬到宰相的位置。虽然有同乡李善长的帮助,但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想要脱颖而出,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胡惟庸虽然没有徐达那样战场上英勇的战功,也没有刘伯温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名声,但他的成功,得益于他谨慎、细致、井然有序,能够在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出众的能力让他深得太祖的宠爱,因此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有过一段蜜月期。
明太祖朱元璋
胡惟庸主政中书门六年间,朝廷多次动用兵力,比如徐达、汤和讨伐北元,李文忠剿倭寇等。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胡惟庸在这些战争中的功绩,但军队动身之前,粮草都要送来。胡惟庸是宰相,是朝中大管家,这些事他都要操心。而且当时国家刚刚稳定,从元末开始就战乱不断,粮草想必是极其难筹的,但胡惟庸却做到了,没有让朱元璋操心。不让上级操心的下属才是好下属。
关于胡惟庸是否谋反,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我倾向认为,胡惟庸被朱元璋杀的时候,还是谋反。这是什么意思呢?胡惟庸有谋反的意图,但是还没有准备好,或者还在纠结要不要。但不管胡惟庸谋反与否,他都会被朱元璋杀掉。杀胡惟庸不是朱元璋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
1.胡惟庸之死是皇权和宰相权的牺牲
洪武初年,李善长任中书省左相。朱元璋在位时,李善长是文官长,徐达是武官长。洪武三年封功臣,封了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禹、李善长六位侯爵。李善长排在第一位。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比较早,从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的时候就已经跟随他了。他一直是朱元璋集团的二把手,所以当时很多人都是依靠李善长的。
李善昌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想过要对自己的老兄弟出手。洪武初年,徐达任中书省右相,李善长任中书省左相。但徐达经常带兵与北元作战,经常要北上,才能够坐稳南京。因此,李善长独揽中书省大权,时不时地向朱元璋要权。这时朱元璋才感觉到皇帝的权力和宰相的权力之间的问题。他也想过解决这个问题,曾破格提拔杨宪和汪广洋来制衡李善长,但这两人都是无能之辈。杨宪被朱元璋一怒之下杀死,汪广洋则被贬到广东担任参议。
朱元璋虽然罢免了李善长的职务,但是并没有放弃他的权力。李善长此时推荐胡惟庸担任右相,朱元璋也同意了。我们知道胡惟庸和李善长是故交,这样岂不是让李善长的实力大增?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杨宪、汪广洋之后,朱元璋又想到了一个可以制约李善长的人,这个人就是胡惟庸。
虽然胡惟庸和李善长关系不错,但是如果让胡惟庸当了宰相,那么为了争夺尚书省的权力,两人之间肯定会产生隔阂。胡惟庸作为李善长集团的二把手,会带走李善长的一些亲信手下,自立门户,这和汉武帝的分封令有些相似。
朱元璋以为这个办法很好,但是李善长和胡惟庸达成了默契,如果不是自己人,就会被镇压。朱元璋只好再次任命汪广洋为右相,但是汪广洋喜欢喝酒,在中书省又没有什么用。朱元璋很失望,在他看来汪广洋是自己的心腹,可他这么没用,还跟胡惟庸勾结在一起。于是就把汪广洋贬到广南去了。但是朱元璋越想越生气,就派人追上汪广洋,判了他死刑。这时朱元璋才真正要杀他,他要除掉胡惟庸,废除宰相制。
2. 杀害刘伯温
胡惟庸先是散布谣言,说刘伯温在和民间争夺一块有着皇家气息的土地。如果是别人,朱元璋可能不会相信,但是刘伯温很擅长看相,连凤阳朱元璋的墓地的风水都选好了。于是朱元璋就开始怀疑刘基,并且剥夺了他的俸禄。后来刘基生病了,胡惟庸就代表朱元璋去看望他。刘基吃了太医开的药之后,感觉心里像是有一块石头压着。刘基见了朱元璋,很委婉的告诉了他这件事。朱元璋只是说了一些安慰的话,让他养病,这让刘基很伤心,不久之后刘基就去世了。
刘季刘伯温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杀刘基,另一种就是胡惟庸杀刘基,是因为刘基曾经对朱元璋说过,自己不能当宰相,一直跟他作对。另外一种,我们可以看看朱元璋的态度,我倾向于认为朱元璋杀刘基,是因为刘基在洪武八年就死了,而胡惟庸在洪武七年就当上了右宰相。这时候的胡惟庸,还没有实力去反抗君主制,也没有勇气。但是,不管他做哪一种,都不是很讨皇帝的欢心。第一种是知道了他的小秘密,知道他秘密的人,一般都要死。第二种就更可怕了,敢毒害开国功臣。
3. 赢得徐达将军的支持
胡惟庸贿赂卫国府管事傅寿,想尽各种办法拉拢徐达。但徐达是朱元璋的好兄弟、好姻亲,徐达的四个女儿中有三个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他怎么可能背叛朱元璋呢?于是,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
徐达墓
4. 与李善长关系过于密切
胡惟庸与首功臣李善长是同乡,胡惟庸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并让李存义游说其弟给李善长送礼,以谋求深度合作。
5. 庇护主将
他结交了所有被朱元璋处罚的将领,比如吉安侯卢中衡、平凉侯费居等等,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或以权胁迫,或以财物利诱。朱元璋手下的锦衣卫难道就是吃吃喝喝的吗?大臣们吃什么说什么,朱元璋都知道。胡惟庸与将领们的各种来往,绝对是皇帝的大忌。
老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6. 与八阿哥谭柱子勾结
虽然这件事情没有写在《胡惟庸传》里,但是《朱子传》里却写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子的岳父和妹夫因胡惟庸案而受到牵连。朱子因为这件事情,非常害怕。朱元璋便下诏安慰他,说这里没有你的事,你不会受到牵连,你不要害怕,好久不见,快进宫见你父亲吧。朱子听说被请进宫,更是害怕,和公主一起自焚而死。试想,如果朱子没有和胡惟庸合谋,他又怎么会自杀呢?虽然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中杀了不少功臣、将领,但是却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动手,朱元璋还是很看重儿子的,朱子怕什么呢? 以锦衣卫的实力,朱元璋很有可能知道胡惟庸父子有亲戚关系,但他只是不想连累自己的儿子。
胡惟庸是否造反不得而知,但胡惟庸的确过于专制,让朱元璋感到皇权受到了威胁。因为宰相权和皇帝权的关系,加上朱元璋心狠手辣、多疑的性格,胡惟庸必死无疑。胡惟庸一案成为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刀,这次清洗,把朱元璋认为不听话、威胁皇权的功臣全部杀了,集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坏处就是胡惟庸蓝田案之后,朱元璋把几乎所有的名将都清洗了一遍,到了建文帝的时候,只剩下士兵,没有将领,耿秉文六十多岁了还要带兵打仗,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一个出身名门却从未上过战场的菜鸟,成为了领头元帅。 朱允炆输是活该,他爷爷早年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