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将于 5 月 30 日星期一关闭。
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由来
阵亡将士纪念日当天,北卡罗来纳州赫特福德市 5 岁的克里斯蒂安·雅各布斯 ( ) 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祭拜父亲。(© /AP)
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美国人缅怀为国捐躯的军人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国性节日,许多人会参加或观看当地游行、参观战争纪念碑或在亲人墓前祈祷。
阿灵顿国家公墓是这一天全国举行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各大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和将士的安葬之地。公墓位于弗吉尼亚州北部,与首都华盛顿隔波托马克河相望。拜登总统在2021年阵亡将士纪念日悼念阿灵顿公墓时说:“愿光明永远照耀烈士,愿主安慰他们的亲人,愿主保佑我们的士兵,从今天到永远。”
阿灵顿国家公墓安葬着40多万为国捐躯的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亲人。公墓目前占地近260公顷,计划新增8万座坟墓。
两位美国总统埋葬在阿灵顿。一位是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他的墓地在第 30 区,在公墓主干道之一施莱歇尔大道旁的树荫下。另一位埋葬在这里的总统是约翰·肯尼迪,他的墓地在第 45 区,靠着一座小山,山上有建于 19 世纪初的阿灵顿宫。(所有美国总统都有资格被埋葬在阿灵顿,但其他人选择返回家乡或埋葬在总统图书馆的院子里。)
1930 年,童子军在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的墓地举着旗帜。(© MPI/Getty)
早期历史
在成为公墓之前,阿灵顿国家公墓所在的土地曾是南方邦联将军罗伯特·李的妻子玛丽·卡斯蒂斯·李的私人庄园。李一家曾住在种植园里的阿灵顿大厦。这座建筑是几十年前由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妻子玛莎·华盛顿的后代用奴隶劳动力建造的。
左图:1864 年,联邦士兵在阿灵顿宫的台阶上休息。(© /Sepia Times/ Group/Getty)右图:阿灵顿宫,一座俯瞰华盛顿特区的希腊复兴式建筑(© Cliff Owen/AP)
1861 年内战爆发后,李氏家族放弃了这处房产,当时联邦军队占领了这处房产以抵御进攻华盛顿的同盟军。
据阿灵顿国家公墓历史学家蒂姆·弗兰克 (Tim Frank) 介绍,1864 年,由于南北战争阵亡者尸体堆积在附近的公墓中,官员们将该地区改为国家公墓。与当时的其他国家公墓一样,阿灵顿公墓按种族和军衔划分埋葬区。(84 年后,哈里·杜鲁门总统废除了军队种族隔离制度,这一做法才得以结束。)
二战士兵和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乔·路易斯·巴罗的坟墓。(美国陆军/ / )
据弗兰克介绍,南北战争刚结束后,很多家庭都不愿意把亲人埋葬在阿灵顿公墓,因为这意味着家人无法将死者的遗体送回家乡安葬。
1868年,南北战争的老兵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设立了墓碑装饰日(5月30日),以表达对烈士的怀念,这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态度。率领联邦军队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的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不止一次参加过这一天的纪念仪式。
“我们确实把阿灵顿公墓成为首屈一指的国家公墓归功于墓地装饰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来到阿灵顿,用鲜花装饰墓碑,”弗兰克说。“然后我们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将军和海军上将、战功卓越的军人和政要要求将来葬在阿灵顿。”
阿灵顿国家公墓每天举行 30 场葬礼。(美国陆军/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开始在墓碑装饰日纪念所有美国战争死难者。1971 年,国会将 5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阵亡将士纪念日,并定为联邦假日,以纪念为国捐躯的士兵。近年来,阿灵顿国家公墓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总统在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
美国陆军中士布莱恩·波默维尔 (Brian ) 和妻子蒂芙尼·李 ( Lee) 一起在无名烈士墓前悼念阵亡将士。(© Alex /AP)
无名烈士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美国士兵的安息之地。这座墓穴的设计灵感来自法国和英国的纪念碑,是阿灵顿国家公墓中游客最多的墓地,每年有数百万人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