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宋帝刘义府陵(狮子坝村南朝石刻)

发布时间:2024-07-12 18 浏览: 57

1. 现当代研究

1. 陵墓及遗迹介绍

石刻避邪菖蒲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马群镇狮子坝社区旁菜地内,北距沪宁高速公路约500米,墓主人不详。据1997年12月14日上午有关专家现场勘察测量,现存石刻避邪菖蒲长1.54米,高1.00米,周长约1.30米,四足折断。因长年风化剥蚀,其身上已无花纹,但翅膀依稀可辨。石刻避邪菖蒲已被人为搬动,现朝向西方,安放在一个六角形的台基上。石刻避邪菖蒲南面500米处有一座小山——丁家山。 如果避邪石菖蒲的方向没有改变的话,墓地就应该在那里。

——(《南京六朝石刻》梁柏泉主编)

2.相关研究资料(书籍、论文):

毫无疑问,钟山东南马群至麒麟门一带应为建康都城刘宋早期重要的陵区,除楚宁陵、长宁陵外,还埋葬有其他刘宋王室贵族的墓葬。麒麟镇西市十字坝小区旁的菜地里,留有一块小型的南朝辟邪陵墓石,长约1.54米,形制具有类似麒麟石兽的南朝早期特征,应属于这一陵区。

——(王志高《南京麒麟铺南朝陵墓神路石刻墓主人问题》)

3.测量数据:

据1997年12月14日上午有关专家现场勘察测量,该龙身长1.54米,高1.00米,周长约1.30米,四足已断,因长年风化剥蚀,龙身上已无任何花纹,但翅膀依稀可辨。

——(《南京六朝石刻》梁柏泉主编)

麒麟镇西十子坝社区旁的菜地里,安放着一块南朝陵墓出土的小石质辟邪物,石质石长仅1.54米。

——(王志高《南京麒麟铺南朝陵墓神路石刻墓主人问题》)

2. 团队检查记录

与麒麟铺南朝墓葬石刻相比,两件石刻虽然形体不同,保存状况也不同,但头部尤其是嘴部张开的幅度却十分相似,头部的角度和身体的弯曲幅度也十分相似。这种形体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大幅度的扭曲,头部接近写实状态,而非刻意前伸抬头,基本没有大幅度的步步飘浮,站立姿态贴近真实,这正是南朝早期墓葬石刻的特点。仔细观察石子坝石刻的嘴部,可以发现这件石刻与楚宁陵石刻的相似之处,头部更接近于较宽的方形,而非南齐的圆形,圆雕手法运用得并不充分,嘴部的张力也并不夸张,应该与楚宁陵两件石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石子坝南朝石刻的写实风格在风化之后比楚宁岭的更加明显,虽然矮小粗糙,却显得精致可爱,尤其是在菜地里,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就像蹲在菜地里的小动物,呈现出一种自然朴素的美感。在石匠的雕琢下,石头变成了会说话的生命体,映衬在青山绿水田野里,是一种非常美的视觉传递。

狮子坝南朝石刻是现存南朝墓葬石刻中发现较晚、知名度较低的。据梁百全主编的《南京六朝石刻》记载,该石刻是在1982年南京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后来打算运往南京博物馆进行文物普查展览,但被当地农民以保护风水为由拒绝了。因此,该石刻一直被视为散落文物,被归入南朝墓葬石刻,未能与其他南朝墓葬石刻一起享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待遇,目前仅被列为栖霞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10日,石子坝南朝墓葬石刻升格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石刻旁边竖有一块南京市人民政府立碑,上面写着“石子坝社区失墓石刻”,2006年6月10日,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碑上没有注明石刻的年代,但毫无疑问,这里的石刻是南朝墓葬的遗物。

当地村民关于狮子坝社区及狮子坝石刻的口述资料:

狮子坝社的名字就和这块避邪石有关。因为形状像狮子,旁边还有水塘,村子就取名为狮子坝。早年,石刻周围没有围栏,小孩会骑在上面。他说,当时石刻表面打磨得很光滑。当时他听村里老人说,这块石刻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旁边原来有一对守墓的。对村民来说,这块石刻是村里的镇宅之物,也是守护神。出于敬畏,每逢过年,村里都会有老人来给石刻“洗澡”。至今,每逢重要节日,当地村民还会把这块小小的避邪石打扮得红艳艳的,供世人膜拜。可以说是南朝最美的石刻之一。

石刻现存情况:

表面风化龟裂,面貌已模糊,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周围,是砖块和水泥砌成的低矮围墙,两边已经断裂,留下两道缝隙,围墙内积了一些水,上面长满了绿藻和杂草。石字坝小区已经拆迁,石雕目前无人看管,无人保护,不过石雕周围似乎正在修建街头公园,可能是为这一带的新小区或楼盘做准备。

三、关于陵墓的争议与研究

IV.1. 其他研究人员的观点:

从狮子坝群落的所在位置判断,狮子坝群落的狮子坝无疑来自当地。且从狮子坝的形制来看,它与江宁县上方乡后村失墓中的狮子坝相似,很可能是南朝时期某位国王或诸侯墓前的石刻。

——(《南京六朝石刻》梁柏泉主编)

毫无疑问,钟山东南马群至麒麟门一带应为建康都城刘宋早期重要的陵区,除楚宁陵、长宁陵外,还埋葬有其他刘宋王室贵族的墓葬。麒麟镇西市十字坝小区旁的菜地里,留有一块小型的南朝辟邪陵墓石,长约1.54米,形制具有类似麒麟石兽的南朝早期特征,应属于这一陵区。

——(王志高《南京麒麟铺南朝陵墓神路石刻墓主人问题》)

2. 南京队的观点:

1)狮子坝石刻是宋朝少帝刘义府墓前的石刻

如前所述,与麒麟铺南朝墓葬石刻相比,两石刻虽然体形不同,保存状况也不同,但头部尤其是嘴部张开的幅度却十分相似,头部的角度和身体的弯曲幅度也十分相似。这种体形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大程度的扭曲,头部接近写实状态,而非刻意前伸抬头,基本没有大步飘浮,站立姿态贴近真实,这正是南朝早期墓葬石刻的特点。仔细观察石子坝石刻的嘴部,可以发现这尊石刻与淳宁岭石刻的相似之处,头部更接近于较宽的方形,而非南齐的圆形,圆雕手法运用得并不充分,嘴部的张力也并不夸张。 其应与淳宁岭两尊石兽为同一时期的作品,即刘宋时期的墓葬石刻。

据《建康志》和《元和县志》记载,刘宋两位皇帝的葬址已失,即宋绍帝刘义符、宋顺帝刘震的遂宁陵。元代张瑄等撰《金陵新志》卷十二载:“宋绍帝墓在南郊潭。”(注:南郊潭葬之记载,唐代记载中未见,元代记载中见,可能是伪传或遗风,并不正确。)

此外,南朝石刻的艺术风格源于宋文帝长宁陵石刻,而长宁陵石刻则以南阳、襄阳一带东汉石兽碑为蓝本,因此南朝早期石刻的形象和姿态,相对写实,缺乏想象。刘宋时期六朝艺术风格尚未成熟,这一时期的墓葬石刻,没有南齐、南梁时期的精美纹饰、夸张的曲线、矫健的身姿和昂首阔步的风采。

从地理位置分析,狮子坝南朝墓葬石刻位于麒麟铺南朝墓葬石刻西偏南,与发现宋武帝楚宁陵宣公石碑的马群一代相距不远(注:楚宁陵在今马群一带江陵东南约五里(或七里),往东五里即为麒麟铺南朝墓葬石刻)。 石刻风格古朴,应为大明宋武帝改革帝王陵石刻形式前的遗物(《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宋长宁陵)马阙之形,甚巧,宋孝武帝于襄阳所创,后诸帝陵皆仿效。”),因此可能与宋绍帝刘毅锋有关。

注:若将麒麟铺南朝墓葬石刻定义为宋文帝长宁陵石刻,将狮子坝小区南朝墓葬石刻定义为宋少帝刘义符墓石刻,则三座墓葬从西南向东北的分布情况为:马群一代发现的“淳宁陵”(石碑注明“淳宁陵西北”,陵墓应在石碑东南,靠近江山);狮子坝宋少帝墓;麒麟铺宋文帝长宁陵。根据旧志记载,属于狮子坝石刻的墓葬可能位于石刻的南面。 因此,如果墓葬都是坐南朝北,那么三座墓葬的布局就与南朝时期“上犹”的丧葬礼仪完全不符。麒麟铺石刻的南面并没有山,而是在北面的钟山残垣丘陵上。马群一代位于钟山以北,因此墓葬结构应为坐南。而属于什字坝社石刻的墓葬是否确实坐南,则值得商榷。

2)狮子坝石刻是刘宋王陵前的石刻

钟山东南马群至麒麟门一带,应为建康刘宋初期都城的重要陵区,除楚宁陵、长宁陵外,还有随葬的刘宋王室贵族墓葬。《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二《古迹志·碑石》引述南宋《庆元志》:“城(南宋建康府)东北十五里,白水桥东,道南边田间,有一块半折地上的石碑,字迹皆已磨损,但碑文尚可辨,上书‘康王神道碑’。”白水桥现位于马群至麒麟门之间。 墓主人很可能是刘宋皇室成员、《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廉的次子,后继位临川王刘裕之弟刘道圭为皇位继承人。他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在京城去世,谥号“康”。此外,1982年南京博物院还在马群街北的义土岗东坡发掘了一座南朝早期砖室墓。发掘者认为该墓年代应为刘宋时期。因此,马群至麒麟门一线为刘宋早期帝王陵墓和高贵贵族群葬。 石子坝南朝墓葬石刻很可能属于刘宋时期的一位王公之墓。

现在的情况:

该石刻去年曾遭盗窃,后经媒体报道和公安人员努力,成功追回,现存于文物部门,原址已无石刻遗迹。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