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日寇投降之地古北口
为了编制长城文化带古北口道路群详细规划,我们对古北口长城及其周边的各类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盘龙山长城、铁门关、卧虎山长城、古北口镇、上营城堡……,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北口镇和热门打卡地古北水镇等,都是脍炙人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然而,我们在调查中特别想了解的是,这里是八路军和苏联红军联合接受日军投降的地方!
图二 古北口日寇投降遗址鸟瞰图
密云区古北口地形独特,为“两山重重,一河在中间流淌”,潮河在两山之间流淌,铁门关、姊妹楼等一系列密集的敌楼依山而立。这里不仅是明代蓟镇长城著名的关隘,也是南北交通要道和自古以来的军事要隘,是长城上险峻险要、战役最多的关隘之一,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130余场战役。
1933年3—5月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是北京抗战的第一枪。古北口战役是长城抗战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因战斗最激烈,对战局影响最大,成为长城抗战的主战场。“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民!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首田汉、聂耳作曲的电影《风雨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如今已成为国歌。它深受长城抗战,特别是古北口战役的影响。可以说,古北口战役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重要来源。
图3 长城之战
(摘自抗战纪念网)
长城抗战并非只是1933年一战,1937年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可以驻扎在敌后鸡东,以武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长城沿线的鸡东、平北、平西等地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古北口南面战略要地大岭村成立了成(承德)兴(兴隆)密(密云)抗日联合县政府。 这里成为城、兴、密三县抗日指挥中心,成为东三省抗日军需补给基地,成为抗日学生北上东三省抗日的运输中转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持久坚持和重要贡献。
如今在古北口可以看到一系列与长城抗战有关的纪念遗址,包括古北口七壮士纪念碑、古北口战役墓地、潮河关惨案纪念馆、古北口抗日纪念馆,其中还包括古北口日寇投降遗址。在大岭村,还有成兴密抗日联合县政府旧址。
图4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分布示意图
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方式,向全国人民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密苏里号”甲板上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日本侵略者彻底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还需要完成在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任务。当时的战争形势决定了在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是一个长期的、多环节的、跨地域的过程,因此就其内容而言,有三个环节:峙江受降、商讨受降内容、签订具有法律意义的南京受降书、具体执行受降任务。
中国战区被划分为16个受降区接收日本投降。北京故宫是华北战区的受降区。1945年10月10日,日本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受降仪式当天,北京20万民众涌向故宫太和殿广场观看日本投降仪式。德国女摄影师海达·莫里森(Hedda ,-1991)用清晰的照片记录下了这一刻。
图5 1945年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德国摄影师 Hedda 拍摄
()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古北口,中共冀东十四地委选派成兴密联合县委书记、八路军成兴密支队政委李寿山作为代表,前往古北口接受日军投降。由于存世资料不足,密云区党史处通过档案征集、口述史()等方式,记录了当年日军投降的一些情况。古北口日军受降仪式前,李寿山书记首先接管了墙子路、六道河子两个敌军据点,烧毁了日军炮楼,将缴获的枪支交给当地民兵。随后,先遣队在古北口与苏联红军接触时,伪军先行与苏军接触。 苏联红军听说共军来了,便向他们索要毛泽东的文件和照片,苏联红军看到毛泽东的介绍信和照片后,非常高兴,大家商量接受日本投降的工作,制定了投降方案。
9月13日下午,在古北口日军兵营广场举行了受降仪式。八路军、苏联红军战士及当地群众数百人包围了广场。县委书记李寿山和苏联大校乌里涅夫在受降仪式上讲话。驻古北口日军最高指挥官本野少校将签字的受降书和指挥刀交给中苏代表,并命令在场日军清理子弹、双手举枪、下跪谢罪。书记李寿山和苏联大校乌里涅夫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接受日军投降。
图6 苏联红军在古北口(古北口日本投降遗址展览室拍摄)
9月19日,苏联红军正式把古北口移交给成兴密联合县政府,日本侵略者对古北口的统治就此结束。
古北口日寇受降遗址位于古北口镇与上营城堡之间,在一片被房屋包围的三角形区域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内至今仍保留着用毛石砌成的日军营房基址。据当地人介绍,举行受降仪式的广场紧邻现在的西侧,被部队占据。当地政府将三角区北侧的一处传统民居院落开辟为一座小型展厅,并对受降仪式做了简要介绍。通过介绍,我们得知“这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八路军与苏联红军联合接受日军投降的仪式”,足以见其重要意义。纪念遗址距离盘龙山长城仅数百米,古北口战役的硝烟仿佛就在眼前。
图7 受降遗址东北侧盘龙山长城
调查当天是11月下午四点左右,夕阳和明月给盘龙山长城和群山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我们站在受降地点东侧的山坡上,赶紧把无法旋转镜头的无人机放上天空,大家挤在一起看着屏幕,从高空看长城的感觉真好!
我们会记得,明年我们会带大家走一条古北口抗战故事的徒步路线,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图8 冬日日月下的古北口盘龙山长城
文:付新波、李鹏(北京建筑工程建筑设计研究院)
摄影:李鹏、刘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