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网络墓地”悼念父亲的群友说,他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群里的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乐观的农村父亲。”
找到真正的自我
豆瓣用户“流氓书生”的动态停在2022年2月22日,最后一张图片中,他把捧着书的手举过头顶,仿佛在向世界挥手告别。
立起了数字墓碑。在拥有12455名成员的豆瓣墓园群里,邻居王志哥简单概括了死者的生平:“以前卖书,后来开网店谋生,长期救助猫狗,因肝癌去世。”
2019年,周清月在豆瓣墓园群里为好友刘欣撰写了讣告。一周前,他突然收到陌生人的私信:“昨晚无意中浏览了你纪念刘欣的帖子,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得知他的死讯。我是他高中同学,几年前断断续续联系过。谢谢你所做的一切,让他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存在。”
刘欣比周清月大两岁,两人均就读于西南艺术院校影视相关专业,是在帮班主任拍短片时相识的。在周清月的印象里,刘欣是纯粹、理想主义的代名词,在动辄几万块钱的宣传片和基本赚不到钱的艺人短片之间,他会选择后者。
2019年4月,刘欣突然离世,原因是应酬时喝酒过多导致心血管疾病。离世前七天,豆瓣留下了人生最后一篇影视评论,评论的是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
周清月觉得,豆瓣上的刘欣更能在精神层面触及最真实的自己——他喜欢中国摇滚和民谣,热爱《小偷家族》这样的电影,也是金庸和古龙武侠小说的粉丝。
周清月在豆瓣“墓地群”发帖纪念刘欣,他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纪念:“因为他是一个理想的人,纪念他的肉体没用,不如纪念他的精神和灵魂。”
云端记忆
除了私人纪念账户外,“豆瓣墓地”还展示了已故公众人物的账户。
近两年,刘万林负责管理“网络墓地”群。“豆瓣墓地”要求被纪念的人必须有豆瓣账号,“网络墓地”群对更多的人开放。一位来这里悼念父亲的群员说,他来“网络墓地”的目的很简单:“我想让群里的人知道曾经有一位如此乐观的农村父亲存在过。他的墓前没有墓碑,我只想在群里留个网络踪迹。”
2021年,宋志怀着同样的目的,来到了“网络坟场”群。
母亲去世前一两年,状态很不好:狂躁,有偏执妄想,有时还会对家人发脾气。母亲年轻时遗传了高血压,几乎没有死亡的征兆,后来发生脑干出血,陷入昏迷,不到24小时就去世了。她猜测,母亲死亡的原因可能是擅自停用降压药,也可能是她干脆“选择和这个世界告别”。她说,母亲去世前几个月,主动注销了自己用了20多年的一张银行卡。
那是八年前的事了。母亲去世了,也没有QQ、微信。这两年,她想跟母亲通话,就把母亲的手机号输入支付宝。号码已经注销,打不通,但会弹出母亲留下的支付宝账号。支付宝聊天不用加好友,对面的头像也是典型的中年群体灰头土脸。她用那个头像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日常:“最近下雪了。”“春天××花开了。”有时候去爬景山、故宫、颐和园看风景,她就会在输入框里写:“今天去了××,想起小时候跟你们一起去过。”
这两年,她经常用搜索引擎搜索母亲的名字,“我特别渴望从各种渠道得到一些关于她的信息。”但搜索始终没有结果。但搜索的动作似乎是下意识的,从未停止过。
母亲在商场当管理员,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敏感多疑。小时候,母亲总带她去地坛书市买书,二手书摊、出版社挤在一起,宋芝当时只有大人的一半高,母亲牵着她往前走。宋芝把那一幕,看作是母亲爱她的证据。她说,原生家庭给母亲带来伤痛,读书是母亲感受世界美好的方式。母亲处理亲子关系很笨拙,她却在含蓄地传递着这种美好。
宋志至今仍觉得很后悔,如果母亲在去世前,能多接触社交平台,尝试分享内心的感受,甚至与人沟通、产生共鸣,她的人生会不会因此而发生某种改变呢?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2021年,哔哩哔哩UP主“摩卡”的离世引发公众关注。如今,这个被哔哩哔哩官方认可的“悼念账号”的最后一条动态下,已有20多万条悼念信息涌入。此后,哔哩哔哩上又出现了一些收集死者账号的UP主,他们记录了死者用户的UID、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证明他们确实在网络世界存在过。
“UP主纪念馆”成立了QQ群,不少悼念逝者账号的UP主都是群里的管理员。康维初是群里的管理员之一,也是B站账号“异感司”的运营者。群里,“UP主纪念馆”负责收集逝者账号信息,康维初则负责制作悼念视频。现在悼念视频里的逝者账号共有263个。
经常会有已故账号主人的朋友来向他讲述逝者的生平,康维初为他们撰写了一篇简短的墓志铭。他说,200多个账号背后的人,构成了社会的一个缩影。“有各行各业的人,有明星、程序员、消防员……”康维初看过不少抗癌账号,它们的动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一开始,说自己得了癌症,化疗,第一天就感觉很好,出院了。后来,账号表现出来的情绪越来越低落,最后就是家属发来的讣告。”
宋暖是“思念星空”平台的运营者,这是一个悼念逝者的云平台。平台目前的用户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年丧子父母;一类是很小就丧父丧母、来不及尽孝的中年人;一类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和爷爷奶奶感情深厚的年轻人。“丧子父母这类平台使用频率很高,占到总活跃用户的三四成。我记得有一个用户连续签到100天,每天都发帖。”宋暖说。
(本文所有名字均为网名或化名)
(南方周末4月5日潘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