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生、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拥有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541公里,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因海而兴,这座海洋城市已培育出25个渔镇、108个渔村、29万余名渔民。“十三五”期间,泉州海洋GDP占全市GDP比重超过26.5%,力争到2025年,海洋GDP达到4500亿元左右。
泉州移动立足海洋发展特点,全面拓展海洋信息服务领域,依托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智慧海洋应用,积极打造5G智慧海洋“泉州模式”,全面助力泉州建设“海洋强市”。
智能系统成为新“神器”
科技赋能渔村治理
晋江市金井镇南江村与金门隔海相望,临海而居,培育了远洋捕捞、工厂化养殖等支柱产业,是2021年国家级特色乡村产业亿元村。
在村委会里,村党总支书记李静波目光紧盯着大屏幕,去年,泉州移动建设的村级海岸线智慧治安管理和智慧村务办理系统在该村上线,用“一张图”展示全村智慧治安和村务管理,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法宝”。
旁边是礁石、沙滩、海堤段……大屏幕切换成村级海岸线智能安防管理系统。有了这双“眼睛”,村里管辖的2公里海岸线一览无余。位于海边的村船管控点,还能将这些画面分享给24小时巡逻队伍。
“南江村游客多,海浪强劲,水下暗礁多,安全工作不能放松。”李静波说,该系统覆盖面广、细,巡护队通过现场、视频巡查,发现危险行为立即劝阻,扎实推进沿海安全管理措施落实。
与此同时,智慧村务办理系统也派上了用场。依托这一平台,南江村建立了层级网格,记录了上千名村民的信息,还开设了老人档案、党建工作等专栏,将村庄管理工作细分化。
“基层工作复杂多面,泉州移动智慧平台帮助我们实现信息共享,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及时。”李静波说,科技的力量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便利,保障了海边安全,提升了南江村整体形象,走通了渔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以南江村为试点,聚焦基层治理的智慧平台还将推广至更多渔村。
不断创新突破
双模通讯保障进出港渔船安全
实时显示位置轨迹、管理进出港船舶、发布报警信息……在台资区,不少乡镇渔船都配备了固定定位船载终端。这个机顶盒大小的终端与主管部门船舶定位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乡镇“三无”渔船监管、精准防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今年,泉州移动与区农林水利和生态环境局联合推出的“中国移动5G智慧海洋乡镇渔船定位管理平台”已应用于罗阳镇、东源镇、张坂镇、白旗回乡等近400艘渔船,目前该区已初步实现乡镇渔船智能化管理。
渔民郭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使用一个多月后,他表示,该终端的定位系统非常精准,安装后无需担心。配套的APP可以及时推送防疫公告、禁渔海域等信息,为出海作业的渔民增添了安全保障。
该区农林水利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平台功能齐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部门管理效率,满足了精准防疫的需要。”
“该终端可自行供电,长时间连续工作,行业监管部门可通过网页平台和手机APP实时查看信息,双方有了新的沟通平台。”泉州移动台投区分公司解决方案经理吴伟文介绍,该平台已实现海洋场景管理功能齐全,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和中国移动5G网络实现双模通信和设备定位。总结经验做法,他们将进一步聚焦“智慧海洋”领域,发挥沿海地区5G 700M网络优势,在助力渔业生产、疫情防控监管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5G技术全面开花
赋能“海洋强市”
从渔村治理到渔船监管,再到助力完善渔港,结合泉州市“十四五”建设海洋强市专项规划,泉州移动以“助力‘善治’、加速‘兴业’、积极‘惠民’”为目标,全力支持“海洋强市”建设。
在惠安山峡,5G超远距离海岸线视频监控助力山峡镇牢牢防范沿海溺亡、非法采砂、倾倒海洋垃圾等行为;在晋江深沪,泉州移动建设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智能化平台,精准监控进入保护区海域的船舶、漂浮物,防止海底古树桩、古牡蛎礁等被撞击损坏,为自然生态遗产保护敲响数字“金钟罩”;在泉港福海粮油厂,5G无人叉车提升仓储物流能力30%以上,5G+粮食视觉质检技术使粮食检验时间缩短96%、碎米率降低20%,成为沿海工业区“黑暗工厂”的典范……
近年来,泉州移动不断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海洋信息化向深蓝迈进。目前已建成国内覆盖范围最广、覆盖范围最广的5G网络,实现“沿海连续覆盖、近海重点覆盖、近海全面覆盖”的海上网络,5G网络已全面覆盖沿海23个乡镇、122个渔村、1个大型岛屿、1条客运航线及沿海养殖区,覆盖距离由沿海5公里拓展至离岸25公里。
同时,泉州移动还与华为、福建飞通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元通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创新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拓展基于5G技术的智慧海洋创新应用,跨产业链携手助力我市海洋经济发展。
海上发力,移动赋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围绕泉州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等,进一步拓展5G智慧海洋新型应用,结合泉港、泉惠石油化学工业区、海西(惠安、石狮、晋江)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晋江滨海新区、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临港物流园、滨海旅游区等项目,为泉州“海洋强市”战略不断增添“数智”力量。
闽南网记者陈玉玲、通讯员陈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