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概况
彭真故居在侯马市垤上村,那里是彭真同志青年时期的成长地。1937年,中共同蒲铁路工作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彭真家的土窑洞。彭真同志一生三次重返故居,还曾在这里对乡亲们发表过演说。这座故居占地1600平方米,是晋南地区常见的农家土窑建筑。故居里摆放着彭真同志过去使用过的书籍、桌椅、农具,还有彭真同志参与革命活动的宝贵影像资料。这里是山西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人物
彭真生于1902年,卒于1997年,本名傅懋恭,后于1937年更名彭真,籍贯山西曲沃。他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国务活动方面表现突出。彭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视为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也是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享有崇高地位。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最终达成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了永载史册的伟大业绩。
1922年进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探索国家民族振兴的途径,加入进步团体青年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3年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同一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山西省共产党机构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曾经担任中共太原支部的委员和领导,以及共青团太原地方组织的负责人。1925年担任正太铁路总工会秘书职务,同时负责中共天津地委第二、第一、第三(区)委书记工作,并担任中共天津地委组织部长一职。1927年4月之后,相继出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正式书记,兼任中共顺直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以及代理书记。1929年6月,因遭叛徒出卖在天津被俘,入狱后担任狱中党支部书记。1935年秋季刑期届满获释,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工作组负责人。1936年担任中共北方局代表,兼任组织部部长职务。1936到1937年期间,参与协助刘少奇指导“一二九”运动后的学生爱国行动。1937年5月成为延安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大会主席团的一员。1938年2月就任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的书记。1941年前往延安,担任中央党校的教育长。1943年3月被任命为副校长。1944年,他担任中央组织部临时负责人,兼任城市工作部门领导职务。1945年,他成为中央组织部正式部长,并且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成员和政治局委员。同年8月,他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成员。
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职务,同时是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来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一政委。1947年,回到中央,成为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负责指导晋察冀地区的相关工作。1948年,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并且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同年12月,还兼任了北平市委书记。1949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员。十月份担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的副主席和书记,同时负责北京市的书记工作。1950年的十月份,出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副主席职务。从1951年二月到1966年五月期间,连续担任北京市的市长。1954年,成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副委员长,以及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副主席。从1955年六月到1966年五月,还额外兼任了北京市委书记的第一书记。1956年成为中共中央委员,同时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1958年,还兼任了中央政法小组的领导工作。1959年,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以及三届全国政协的副主席。到了1965年,又担任了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和四届全国政协的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不公正的批判和残酷的对待,被剥夺了党内外所有职务,并且被关押在监狱里。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为其恢复名誉。6月,他出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9月,他当选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他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他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兼任“两案”审判指导委员会主任。1982年9月至1987年10月期间,担任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1983年6月至1988年8月期间,出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杰出的政治家,非凡的国务活动家,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创建者,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1997年4月26日23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红色经典
电视剧《彭真》
编剧:李晓明 导演: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