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四年,隋炀帝杨广杀害父亲夺取皇位,并假借皇帝名义赐死亲哥哥杨勇,将他家人流放到济南,后来这些人多数被杨广杀害。二零一三年四月,扬州市邗江区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开发商杨勇挖出了隋炀帝杨广的坟墓。
在讲隋炀帝陵墓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位毁誉参半的皇帝。
隋炀帝在历史上获得过一些赞扬,认为他功绩深远,比如他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创设了科举考试,调整了官僚体系,这些举措为唐朝的繁荣发展打下了根基。然而,对于这位皇帝的批评声音也非常强烈,主要指责他生活奢靡,统治残暴,浪费国力。
隋炀帝临终前巡游江都期间,沿河五百里之内皆需进献粮食,致使整个社会耗费巨大,百姓深受其苦,无数生命因此凋零。
所以,世人大多提起隋炀帝都是俩字'暴君’。
这也让许多人联想到历史上另一位获得类似评价的君主——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实际情况是,秦始皇的统治方式被后人曲解了,并非施行残酷统治,他并未焚烧典籍迫害学者,只是处决了些欺诈成性的方士,而他处决的人数,同白起当年坑杀的牺牲者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隋炀帝的作为是否被曲解了?这个问题有待历史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隋文帝杨坚有两个儿子特别厉害,一个是立为太子的杨勇。
杨勇的母亲名叫独孤伽罗,或许因为遗传了母亲的外貌,他自幼时起就容貌出众,并且富有才干。不过存在一个缺点,他性格过于直率,不擅长耍弄手段,也做不来明争暗斗这类事情。
他处理任何事务都非常认真,从不弄虚作假,这种直率性格也为某些人提供了机会,例如杨广。
杨坚有个儿子名叫杨广,此人后来成为隋炀帝,同样容貌出众,仪表堂堂,但比起兄长,他更为精明,头脑更为灵活,善于谋划。
独孤伽罗对宠幸其他女人后妻的行径感到反感,特别是对男性拥有多个伴侣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杨坚即便贵为天子,也没能在后宫过分放纵自己,这足以体现独孤伽罗的威严。
太子杨勇的妻子元氏并非他倾心之人,因此一直不受恩宠。她在太子宫中常常感到失落,这让独孤伽罗对太子十分不满。同时,杨勇却对妾室云昭训格外宠爱,太子妃身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后,杨勇马上将云昭训提拔起来,让她负责管理太子宫事务。
独孤伽罗认定云昭训与杨勇二人共同谋害了太子妃,因此对杨勇更加反感,便鼓动杨坚废黜太子。
杨广察觉到独孤伽罗的心思,于是整天表现得对美色和财物毫不在意,家中琴弦蒙上了尘土,姬妾也很少见,而他总是和自己的妻子相伴,夫妻感情深厚。
杨广让独孤伽罗感到十分困惑,此外杨素有意挑拨杨勇,致使他言辞不逊的内容被隋文帝知晓,因此杨广顺利地接替杨勇,登上了太子之位。
隋文帝在弥留之际,忽然发觉太子杨广竟然对自己的侍妾有非分之想,他猛地敲打床铺,愤怒地指责独孤氏耽误了我,打算改立杨勇为太子,随即派人去召杨勇。杨广于是趁机控制了宫城,没过多久隋文帝去世,杨广登上了皇位。
隋炀帝即位后立刻假托诏令处决了杨勇,同时他的家族成员也遭到大规模屠戮,幸存者被押往济南地区流放。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起兵作乱,杨广在逃亡时被叛军擒获,随后遭缢杀,享年五十岁。他死后没有棺木入殓,萧后等人只好拆下床板,才得以秘密将他安葬于江都宫的流珠堂。
但是,隋炀帝的墓到底在哪里,后世的史学家一直没有定论。
因为,史籍记载他的墓被迁葬了至少三次。
清朝有一位著名学者到雷塘一带考察,研究文献得知唐太宗曾将隋炀帝的尸体移到雷塘安葬,于是萌生了探寻隋炀帝陵墓的念头。后来通过四处打听,在一户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山岗,那村民表示自己曾经进入过山洞,洞内有一扇大门,里面收藏着许多珍贵物品。
然而这位大学者并没有任何凭据能够证明此地安葬的是隋炀帝,还是指示手下在此处树立了一块标明为隋炀帝陵寝的石碑。
到了近现代,大家也就默认那可能是隋炀帝的归西之处。
到2013年,扬州市邗江区一个楼盘建设时,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偶然发现了两个砖室墓穴。起初,学者们并未特别关注这些墓葬,但随后一号墓里出土了一块石灰岩制成的墓碑。
墓志盖上清晰的写着故隋炀帝墓志。
岁月流逝,墓碑上的许多文字变得难以辨认,无法复原。然而,证明墓主身份的几个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让研究学者们十分激动。这难道不是某种神秘力量在引导后人,去发掘历史真相吗?
一号墓是长方形的砖室墓,包含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甬道和墓道五个部分。这座墓的总长度达到二十四点四八米,连接耳室后的宽度为八点二二米,现存高度为二点七六米。墓室所用的砖块,与隋朝江都宫城所用的砖块完全相同。
有人质疑,说这个墓志上的隋字,跟隋炀帝通常用的写法不一样。墓志上用的是隨字,而史书上记载,杨广曾因觉得辶字不吉利,把它改成了隋字。
墓穴中墓主人的遗骸已经完全消失,没有任何其他更具证明力的文献资料留存,因此研究学者们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进一步的探查工作中,期望能够发现一些能够证明墓主人就是隋炀帝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号墓中大家确定了以下几件事:
1、墓室的规格和制式符合隋炀帝的身份。
出土文物中有一件十三环蹀躞带,这件物品属于宫廷专用,只有帝王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使用。
3、墓中出土了四件鎏金铺首,也是帝王高等级的象征。
发现了墓主的两颗臼齿,鉴定后得知,其年龄估计为五十上下,与隋炀帝离世时的岁数相符。
或许这些纯属偶然,难以断言。为确保精确,众人查阅了历史文献,得知唐代确实将萧后与隋炀帝合葬一处。
重新审视那两座出土的墓葬,一号与二号都具备异穴合葬的特征,如果能够确定二号墓的墓主确为萧后,那么隋炀帝的身份便可以得到确认。
大家开始对二号墓进行考古。
二号墓中尚存部分墓主遗骨,经人类体质学专家勘测,判明墓主为身高约一米五的女性,其死亡时间晚于一号墓主人。
出土文物中包含诸多宫廷高级陪葬物品,诸如铜制编钟和编磬,以及一顶凤凰头饰,这些发现明确了萧后的地位。
隋炀帝陵墓出土了四百多件珍贵物品,包括墓志铭、玉制器物、铜制器物、陶制器物和漆制器物等,这一考古成果被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