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之后,孝庄太后是所有皇太后中去世最晚的一位,她的安葬时间来得特别迟,而且她最终的陵寝是由她隔代孙辈的雍正皇帝所建,并非由她最宠爱的孙子康熙皇帝完成,因为她的儿子顺治皇帝不幸早逝。
孝庄太后对孙子康熙帝关怀备至,其投入的精力远超对儿子顺治帝的付出,多次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拯救了康熙以及整个大清王朝。
可以说,康熙王朝的形成,与孝庄太后的存在密不可分,清朝的后续发展,也必然受到她深远的影响。
康熙皇帝对这位德高望重的祖母十分敬重,经常抽空去探望孝庄太后,表达自己的孝心。
但是,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离世之后,康熙皇帝并未立刻让这位他最为亲近的祖母安葬,而是将孝庄太后的灵柩暂时安置在孝陵旁边的一座宏伟殿堂之内。
这并非康熙帝无意让祖母安葬,而是祖母孝庄太后临终时留下的一项指示,使他陷入两难境地,不知如何应对。
据悉,孝庄太皇太后在生命终结之际,向孙子康熙帝透露,其父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安息之地已经安葬已久,无需再行探望。太皇太后还表示,自己离世后,期望能与子孙们共同生活。
这种情况下,康熙帝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遵循祖母的遗愿,就违背了帝后死后合葬的祖传规矩,若不遵从祖母的遗愿,自己又会被指责为不孝 。
这件事确实让康熙感到棘手,他决定先将太皇太后的灵柩暂时安置在皇考顺治皇帝的孝陵旁的暂安奉殿里面,然后自己再慢慢筹划后续的安排。
但是,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十多年,期间康熙率军西征葛尔丹,东渡收复台湾,北伐夺回尼布楚 。直到康熙驾崩,他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康熙日理万机,忘记了自己的这个祖母 。
根据文献资料,康熙皇帝为祖母守孝的三十五年时间里,他先后三十回前往吊唁这位老祖母。
事情一直持续到雍正皇帝登基,雍正元年九月初一,皇帝安葬完父亲康熙之后,有官员上奏请求为孝庄太皇太后修建陵墓,以便太皇太后能够尽快入土安息。
这个持续了康熙皇帝三十五年的难题,又被重新拿出来讨论,呈现在雍正皇帝的案头。
雍正帝觉得此事确实该处置,毕竟持续耽搁并非良策。
数月之后,雍正皇帝将数位王公大臣石入宫中,向他们陈述了自己的意图。
雍正帝觉得:曾祖母孝庄太后的棺木,自安置在孝陵旁边以来,护佑了父亲国运兴盛、子孙绵延,那地方确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同时,曾祖母临终前嘱咐要守护子孙,自己也不好违背她的遗愿。
雍正表明自身看法之后,将球传给官员,让他们彼此讨论一番,之后提交一个计划上来。
大臣们是何等的聪明,自然是从中领会到了雍正的意思 。
很快,大臣们提出了各自的计划,大家全都同意皇上的看法,既然这片地方是难得的宝地,那么就在这里修建陵墓才最合适。
于是,孝庄太后陵寝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帝为孝庄太后的陵墓正式取名为昭西陵,此陵墓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坐落在顺治帝昭陵的西侧。
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昭西陵开始动工建造。它是在康熙朝原有建筑群上扩建的,因此施工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就完成了。
孝庄去世三十七年才安葬,其中暗含哪些隐情?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皇帝亲自前往祭奠陵寝。十二月十日,孝庄太后的灵柩被送入地宫,停放了三十七年,最终得以入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