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和南京市的多位各界代表,超过一百人,于3月12日齐聚中山陵,共同举行了缅怀仪式,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满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
中山陵建筑群沿紫金山脉势而建,面朝平坦的平原,背靠苍翠的山峦。依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先生的遗体于1929年安葬于此地。
3月12日,江苏省以及南京市的多方人士共同前往中山陵进行瞻仰。中新社的摄影师泱波进行了现场拍摄。
当天,细雨绵绵,中山陵的建筑群被云雾缭绕,显得更加宁静而雄伟。上午9点,众多人士身着深色服装,沿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博爱”牌坊,踏过392级石阶,来到了祭堂。祭堂中央摆放着中山先生的坐像,先生手持长卷,目光投向远方。众人肃立无声,恭敬地献上花篮,并进行了三次鞠躬。步入墓室,人们缓缓地绕着灵寝走了一圈,表达着对先人的哀思和敬仰。
每当我迈步登上中山陵的石阶,内心便涌动着一种崇高的情感、一份荣耀的归属以及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孙中山先生将革命事业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致力于拯救国家和人民,堪称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先行者。江苏省政协的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员会的专职副主委奚爱国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每年都会在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和忌日之际,与各界人士一同前往中山陵进行瞻仰,这一传统他已经坚持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奚爱国认为,“振兴中华”的呼喊声,不断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持续努力拼搏;孙中山所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必须由中华儿女们接续发扬光大。
在南京工作与生活的台湾青年亦参与了拜谒陵墓的仪式。南京云锦博物馆的馆长简名伟指出,孙中山的博爱精神与奋斗意志对现今的两岸年轻一代依旧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他说:“我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工作,馆内就有众多两岸青年共同参与云锦图案的设计,并助力云锦走向世界。我将继续致力于保护文化的根基,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3月12日,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拜谒中山陵。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在南京扎根13载的南京台岛青年创业学院副总监韩鸣国,曾助力上百名台湾青年在南京实现就业和创业梦想。他感慨道:“孙中山先生深受中华儿女的敬仰。两岸同根同源,青年是当前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拥有相似的文化积淀、文化素养和情感共鸣。展望未来,我期望能引导更多台湾青年深入了解大陆、融入大陆生活,为增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互动创造更多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