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继采取诸如推倒蒋介石铜像、清除相关标志、调整教科书等措施以推进“去蒋化”之后,近期又对两蒋的陵墓进行了干预。据台湾“中时新闻网”等媒体的报道,近期,台湾防务部门对相关法规进行了修订,并宣称此举是为了“实现转型正义,消除威权时代的刻板印象”,决定将两蒋陵墓的“陵寝”和“谒灵”等称谓废除,并改称为“营区”和“入营”。
“陵寝”“谒灵”用语已使用50年
蒋介石与蒋经国两位先辈分别在1975年和1988年离世,均未安葬,他们的遗体分别被暂时安置于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陵寝以及大溪陵寝,静待合适的时机,以便能够回归故里安葬。
其遗体暂时安放的场所被称作“陵寝”,而人们前往该地缅怀并表达敬意的行为则被叫做“谒灵”,这两个名称已经沿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
慈湖与大溪营区的管理职责由防务部门下属的机构承担,特别成立了桃园管理小组,同时部署了“三军仪队”进行驻防。
马英九在执掌台岛地区领导职务的岁月里,每逢佳节,他都会亲自带领官员团队,前往桃园大溪的慈湖,进行庄重的拜谒仪式,他们献上鲜花,行鞠躬之礼,低头沉思,同时在蒋介石的遗像前,表达深深的缅怀之情。
民进党操作“去蒋化”不遗余力
民进党掌权以来,台湾多地出现了蒋介石雕像被涂鸦、被推倒的情况,同时还有将“中正纪念堂”更名为其他名称,撤下蒋介石纪念物品,以及推动学校教育中消除蒋介石相关内容的举措。
此次两蒋陵墓用语修改事件的起因,源自民进党民代邱志伟在4月份的质疑。他提出疑问,是否已经计划取消两蒋陵墓的仪仗队,并对“陵寝”这一名称进行修改。邱志伟认为,陵寝本应是帝王的安息之地,而军方的使命应是“保家卫国”、抵御“敌对势力”,而非守护“独裁者”的坟墓。
4月22日,民进党防务部门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对两蒋慈湖、大溪的所谓“管理要点”进行了修订。他们将“谒灵”这一表述更改为“入营”,同时去掉了“陵寝”这一词汇,转而用“营区”一词来统称整个区域。此外,他们还将“谒灵申请”这一环节更名为“灵柩区开放申请”。
相关新闻报道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他们纷纷在评论区发表意见,质疑道:“难道就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了吗?”、“难道我们只能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来自我娱乐吗?”、“难道你们能向民众解释这样做究竟有何不同吗?”
究竟谁才是“独裁者”?
翁晓玲作为中国国民党民代,对这一批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防务部门沦为了民进党的政战部门。即便对某些领导人有所不满,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她强调不能忘记两蒋的历史功绩,民进党试图抹去历史,以“转型正义”为名,践踏正义,实行独裁。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为了追求“台岛分裂”的私利,以“民主对抗威权”为借口,全然不顾民众生活福祉的提升,反而对在野党进行“大罢免”的打压,不断煽动两岸之间的敌意和对抗,甚至将我国优势产业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美国,已然沦为了彻头彻尾的“独裁者”。
近期发布的岛内民意调查显示,赖氏政府的施政满意度已降至47.1%,较前次调查结果下滑近10个百分点,满意度与不满意度首次达到平衡点。赖氏的所作所为与台湾民众的利益和福祉相悖,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的不满和抵制,最终注定会被民意所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