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墓地风水中的砂
什么是墓地风水中的砂?
砂,即指环绕龙穴的那些山脉。原本砂是指砂粒,但在风水学的研究与传授过程中,风水师们常用砂粒堆叠成模拟龙穴形势的图案,因此,便将龙穴周边的山峰称作砂。
砂的概念十分广泛,涵盖了所有围绕穴位的山水环境。徐善继在《地理人子须知•砂法》一书中指出:“砂,指的是穴位的四周山峦……包括前方的朝山、后方的乐山、左边的龙山、右边的虎山、罗城、侍卫以及水口等山峦,还有官山、鬼山、禽山、曜山等,统称为砂。”廖在《泄天机•消砂入式歌》中也提到:“真正的龙脉所在,四周山脉汇聚,自有其特定的含义。古人为何称之为‘砂’?从道理上讲,这样的称呼似乎有所出入。”杨、曾教人原有格,五、九只从砂上拨,因此名作《拨砂经》。”
墓地风水砂的层次
风水学中,砂的布局同样重要,要求四周环绕着象征富贵的砂石,预示着吉祥。砂石应层层堆叠,排列有序,前后有致。风水学认为,砂石的层次越多越佳,需形成“层层护卫”之势,略微向内倾斜,看似有情,才能构成“发富发贵之地”。此外,砂石脚下还需有潺潺流水,山水相依,这才算是上乘的风水宝地。
洞穴与沙粒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君臣相处的模式。沙粒需显得清丽圆润,仿佛后宫中的嫔妃佳丽;它们应当谦逊地迎接,如同朝臣对君王的拜伏;还需紧密簇拥,宛如君主身边的龙骑虎卫;亦如英勇将领统帅士兵,一声令下,百人响应。正如刘基在《堪舆漫兴》中所言:“真穴如今已选定,前后左右皆护卫,一声令下众响应,此穴堪称极致美。”
由此可知,砂的层次是越多越好。
墓地风水砂的吉凶
砂石呈现出特定的形态,风水学中将之命名为贪狼、廉贞等九星。其中,尖圆方正的砂石被认为是吉祥的吉砂,而残缺破碎的砂石则被视为不祥的凶砂。
砂之吉凶关乎人的命运好坏。风水师们认为,山脉肥厚则人康健,山脉瘦削则人饥馑,山色清澈则人尊贵,山体破损则人悲戚;山脉回归则人团聚,山脉离去则人离散,山脉绵长则人勇敢,山脉萎缩则人谦卑;山光明媚则人通达,山色昏暗则人迷茫,山脉顺遂则人孝顺,山脉逆行则人悖逆。砂形的优劣并非全然取决于自然,“横看山岭侧看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风水师挑选穴位时,若能独具匠心,那么穴位的朝向、俯仰,全在于精心安排之中,穴位是否准确,也完全依赖于这一点。
墓地风水护砂
风水学中的“砂”指的是与主龙脉相伴随的辅佐小山,环绕在穴位四周的层层山峦。在风水的来龙两侧,必须存在起伏有致、错落有致的砂山,且层次越丰富越佳,从而营造出对穴位区域进行环抱、护卫、辅助的格局。
在风水理论里,穴地两侧的山峰被称为左辅右弼,又称左右护砂,亦或是龙虎砂山。若山峰形似牛角蝉翼,便称作蝉翼砂山。当来龙与左右护砂的布局呈现“个”字形时,若龙脉没有砂山相伴,便显得孤单;若穴位缺乏砂山的保护,则会显得寒冷。因此,护砂的职能在于确保穴位不受风吹,形成环抱之势,充满生机。
护砂的左右形态、上下尺寸、前后长度以及朝向,均需保持均衡与和谐,与穴区的距离应当适宜,若距离过远或过低,则气势会显得涣散,而若距离过近或过高,则会显得过于局促。
护砂的形态对于外观至关重要。在风水理论里,砂被分为三种类型:形态丰满圆润的被视为富贵的象征,形态秀美尖锐的则代表尊贵,而形态倾斜且臃肿的则被认为是低贱的象征……至于那些破碎、笔直且强硬、挤压、低洼、倾斜杂乱、粗壮、瘦弱、短小、高耸、背面、断裂的,都被视为砂中的祸害。(出自宋代黄妙应的《博山篇》)
总的来说,外观宜人、山峰浑圆或俊美、植被繁盛、草木葱郁的沙子,才是上等的好砂、珍贵的砂。
若外观令人不适,那些山石嶙峋、草木枯萎、怪石林立、山体破损的沙粒,便被视为凶砂。这种以外观为依据来评价山水优劣的看法,与古代的山水审美观念以及现代的景观审美理念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