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盛在线 张宓 孟娇燕
雁陵县鹿源镇西草坪村,坐落在海拔 1300 多米的金紫峰脚下。远眺望,是一片绿色。绿砖灰瓦,古色古香。2018年底,西草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里紧紧围绕着一座拥有 600 多年历史的古老祠堂——张氏祠堂。
(张氏祠堂。照片由 Zhang Jinfu 提供)。
8 月 26 日,村子里热闹非凡。在西草坪村,今年考上大学的13位“张家后裔”和9位张家儿媳妇在祠堂受到表彰。村外的“张家后裔”聚集在祠堂里,祭祀他们的祖先。
张氏祠堂为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青砖木架,雕梁彩楼,典雅古朴。正门上方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书中有“张氏祠堂”四个强势有力的人物。大门两侧挂着一对对联:宜野千秋金凤岭,风云浩荡荡的蓬塘。
“张家的祠堂是张家的后人为纪念张先家而建的。”村党支部书记张祥军说,张先家是清道光年间江苏太湖总兵,因屡战功被授予建伟将军。1874 年 8 月,在抗拒外来侵略的战斗中,张先家英勇牺牲。为了表彰张先家的忠贞和勇敢,朝廷派大臣护送他的灵柩回乡隆重安葬。
故乡父和张氏一直将张先家视为民族英雄,洪武元年明朝(1368 年)开始建造张祠堂,在清乾隆年间(1775 年)进行了修复,现在保存完好。2012年,张氏祠堂被评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分为两个殿堂,殿内有一个巨大的天井。天井周围有 8 根大型木柱,每根柱子都挂有对联,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绕过天井,祠堂正对着张家先祖牌位,牌位上方挂着一块“朱国堂”牌匾。祠堂内红柱两侧有一对醒目的对联:敬祖、仁、义、礼、智、信,保佑子孙、文、军、忠、孝、诚实。告诫后代要继承祖先的忠孝美德。
我们祖先的美德如何代代相传?村里张家的后代想尽办法,决定立一个模范领袖。张鹏堂宗关爱后人理事会主任张建军告诉记者,自2006年以来,张氏祠堂每年都资助或奖励被大学录取的张姓学生,15年时间累计资助了170多名大学生。
自 2010 年起,张氏祠堂设立了“敬老爱幼、邻里和睦模范奖”,并举行仪式,奖励嫁入张氏祠堂后代的女性。考核指标主要为孝顺姻亲、邻里和睦、敬老、关爱村里的孩子等,每 5 年举行一次,由大家选出,前 10 名投票者,将颁发荣誉牌匾和奖金。
“奖学金都是张氏祠堂的后人捐献的,有的来自我们村,有的来自新疆和内蒙古。”张建军介绍,张氏的古祠堂已经形成了法则,每年的 8 月 26 日,张氏的后代都会在西草坪村举行宴会,张氏的后代也会赶回西草坪村,祭祀祖先并捐款,今年村里有很多捐助者在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之前,就业后有积蓄, 都想为祠堂添砖加瓦。
“现在,我负责这个地方。”张氏祠堂的“管家”张小忠告诉记者,祠堂不仅是张氏子孙的建筑,更重要的是传承美德。
张小忠说,张家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有尊师教教的优良传统。比如过去,古祠堂会有公地,祠堂每年都会把公地出租。收回的部分房租将用于资助想去北京参加考试或考入高校的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