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胡卣鱼 2 项
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早期西周墓出土M3
现藏: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
门上纹饰繁复华丽,盖、身均有四道高棱。盖沿及器身均饰凤凰纹,腹部主纹高浮雕四只大凤鸟,首相相对。
梁两端饰高浮雕兽首。兽首圆眼尖耳,鼻子高耸,嘴巴宽而扁,头顶有两只手掌状的角。
胡旋(A)体型较大,身高50厘米,体重17.85公斤。目前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胡轩(B)现于大河黄金展厅,身高36厘米,体重8.92公斤。
器盖、器皿上均刻有相同的“胡”字。两件胡卣与方托、胡衣、斗、龙纹禁组成一套组合酒器,是M3墓主人身份的证据。
③、祭祀神像2尊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M4
两尊祭祀雕像造型相同,但大小不同。大者高41.5厘米,小者高32.3厘米。各地装饰略有差异。
主体呈鹿形,结合了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特点。
鹿头特征明显,眼睛圆润,鼻口吻部分明,角分叉长,颈弧优美,体长而丰满,四肢有力,前足直立,后足微屈,站立不动。足爪状,脚趾明显,底部平坦。身体两侧有鳍状翅膀,背面有盖。
器身表面纹饰复杂多样,以凤凰为主要图案。浮雕凤凰鸟与圆形雕刻鹿头相结合。凤凰鸟的身体盘绕在祭祀雕像的肩膀上。腹部有三片宽而长的凤鸟翅膀。凤鸟的爪子搭在了奚尊的前肢上。
祭像后肢两侧还饰有凤凰鸟。
3. 时代与民族
根据铜器器型装饰和C14测定,石鼓山M3、M4均为西周早期墓葬。
两座墓葬具有以下特点:
①.一墓中多种民族标志。例如,M4在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上有7套不同的氏族徽记和日本名字,如“石木庚”,“子福鼎”,“魏雅义”……氏族徽记和日本名字都是商人的血统,代表不同的商户。民族。
②.出土的青铜器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西式,是周人的作品,体薄,款式古朴;另一种是东方风格,是商人的作品,体厚重,风格复杂。
③.没有商人墓地常见的腰坑,而是挖了多个龛位来放置随葬品。
④.出土的陶器带有高领袋足帽。
从墓主人的民族来看,陶器比青铜更有价值。对联胯笠是周族姬姓的炊具,高领包足笠是戎族姜姓的炊具。到了商周定代,联胯戈推广到全国,而袋足戈则逐渐减少。
从上面可以看出,墓主人是姜姓羌戎部落,也就是姜太公所属的民族,名“胡”(根据禁龙纹器物群)在M3)。他们是商代商人征服的对象,和商朝的人是一样的。王朝有世仇,成为周姬姓人的坚定盟友。武王伐纣、成王东征胜利时,带有不同族徽和日名的青铜器是征伐商人的战利品。
也有学者认为,带有多民族徽记的青铜器是氏族的器物。 “赗赙fèngfù”就是给死者赐予布匹、车马等财产。这是一种丧葬习俗,就像现在的“碎街子”一样。 《春秋公羊传》:“车马曰赗fèng,货财曰‘赗赙fèngfù’虙fù,衣被曰筭suì”。
M3、M4相邻,丧葬习俗相同。 M3随葬有兵器和车马,但没有玉器,M4则相反。因此,M3为男性墓,M4为女性墓。他们最有可能成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