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东山楚王墓东龛彩陶发掘现场
“汉代辉煌——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陶人物展”展览现场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陶俑(徐州博物馆供图)
驼栏山音乐舞俑
驼栏山音乐舞俑
□ 通讯员赵珏、本报记者于峰
“汉代郡国城址及墓葬研究”是江苏区域文明起源发现工程的重要课题。江苏是汉代的发祥地,也是汉代郡县并行制的典型地区。在汉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磨难,今天的人们如何才能“触摸”汉代的江苏,与汉代的“江苏人”进行时空对话呢?新华日报《人文周刊》栏目《探寻江苏地域文明源流——苏从何来》将以汉代陶俑展为契机,带领读者“旅行”汉代江苏,感受多姿多彩的江苏。江苏和汉族文化。
徐州葬13位楚王
春节期间,徐州博物馆新推出的“汉代辉煌——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陶人物展”,成为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欣赏汉文化的重要窗口。展厅内,人流不断,观众们在展品前驻足良久,仔细端详,拍照发“圈”。
“我在西安看到了秦始皇的兵马俑,深深地震撼了。没想到我们江苏也有秦汉兵马俑,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完全不同。 ”展厅内,来自南京的游客赵先生感叹道。
此次展出的北东山楚王墓出土的随葬陶俑,有礼卫俑、乐舞俑、侍从俑、侍从俑等,这些陶俑色彩鲜艳,描绘生动,生动地体现了楚王的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宗士祯说。
俑,即木偶,是古代丧葬习俗中的陪葬器具。一般认为,俑的出现与夏商时期盛行的“人祭”现象有关。西周以后,人祭现象减少,逐渐被俑、木偶所取代。陶俑从周代到明代,大致经历了2000年左右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是“随葬俑”的鼎盛时期,汉代是我国古代随葬俑最为流行、数量最多的时期。
“徐州地区发现的西汉陶俑,大部分来自徐州周边历年发掘的西汉楚王墓葬。”徐州著名考古学者李银德研究员说。
西汉时期,徐州是刘氏政权的重要封建国家楚国的都城。徐州是汉朝创建者刘邦的故乡和出生地。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刘邦最初以功臣韩信为楚王,皆投奔邳国。不久,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刘邦经过深思熟虑,封弟弟刘焦为楚王,建都彭城(今徐州市),辖东海、学郡、彭城等三十六郡,辖今江苏交界处。山东、河南、安徽。面积广阔。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01年开始,刘焦的楚国历时八代,共133年。公元前69年,刘延寿叛乱自杀,楚国灭亡。黄龙元年,汉宣帝废黜其子刘孝。被封为楚王,直至王莽篡汉为止,楚王共四代,历时57年。按照汉朝的礼制,诸侯国王死后必须葬于其封建国家。如果加上东汉时期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刘盈王的楚王刘盈,徐州周边的山上应该有十多座楚王陵墓。这些“地下宫殿”中隐藏着大量与其陪葬的陶俑。
视死亡为存在,再造汉室的重要载体
徐州作为汉代封建国家的重要所在地,出土汉代陶俑6000多件,是徐州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都城长安之外数量最多的陶俑。宗士祯说道。
李银德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州考古工作者发掘的众多楚王墓葬中几乎都有陶俑。
狮子山楚王墓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埋藏的兵马俑坑内发现了4000多件兵马俑。他们就像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分布在六个坑中。
1986年发掘的北洞山楚王墓,是一座大型卧式洞穴式崖洞墓,造型独特,结构复杂,体现了汉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墓内七个壁龛中出土了大量彩绘侍卫俑。相当多的彩陶俑的绶带下端都用墨书“郎中”或“中郎”印章,象征着楚王的侍卫侍从。
1990年发掘的托栏山楚王墓,以乐舞陶俑而闻名。演奏、打击、弹拨、舞蹈等各种陶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乐舞场景。
此外,龟山汉楚王墓、北洞山汉楚王墓、洞洞山汉楚王墓、卧牛山汉楚王墓等楚王墓葬中也发现了多件汉代陶俑。
古人视死如生,将死者构建在阴间之下的生者世界。汉代俑是对贵族生前奴役的模仿,古朴凝重的汉代俑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的物质生活,是当时社会风貌、审美形式乃至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与秦兵马俑相比,汉代兵马俑的比例已缩小到真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的现实性减弱,艺术性增强,风格和题材更加浪漫、写意、生活化。它们就像一块块拼图,串联起汉代徐州贵族的生活场景。
小汉俑带观众“梦回汉朝”
“风在吹,云在飞,强者归乡,勇士守卫四方。”当来到徐州狮子山汉墓,站在兵马俑坑前,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刘邦的《大风歌》,雄伟、雄伟的汉朝形象展现在眼前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无法抑制的野心和骄傲。
狮子山兵马俑是我国发现的第三个兵马俑,也是已知最早的汉代兵马俑。六个陪葬坑中,各种步兵俑、骑兵俑、战车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战斗阵。战车上,将军神色沉稳,运筹帷幄;队列中,头戴兜帽的重甲战士和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的武士们专注而有力地站着。与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咸阳杨家湾兵马俑相比,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再现了西汉初期的楚军印证了史书上“楚兵轻难抗衡”的特点,而军阵中的兵马俑……主力是步兵,以步兵为主。少量骑兵无战车,是西汉楚军基本配置的真实反映。
如果说狮子山楚王墓中的兵马俑记录了汉代的金剑铁马和“纵远必杀”,那么,北东山楚王墓让人们领略汉代贵族的宫廷日常生活和歌舞。
北东山楚王墓出土的陶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彩塑陶俑群,也是我国汉代物质文物中最美的名片之一。徐州.宗士珍介绍,这些陶俑包括礼卫俑、乐舞俑、侍从俑、仆从俑等。她们是楚王的亲戚,身边的文臣、女官,还有厨子、歌女、舞女、仆人等,等级分明,分工不同,有不同的尊卑等级。从艺术特征看,陶俑大多保存完好,服饰色彩丰富多样,服饰线条流畅飘逸,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须修长。
汉代宫女留什么样的“发式”、穿什么样的衣服、楚王身边的侍卫留什么样的胡须……徐州博物馆展厅里的《汉代宫女》汉代辉煌——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陶人物展”,观众“梦回汉代”寻找答案。记者看到,汉代的宫女、嫔妃都是头发垂在脑后,额头左右各有三个洞。她们可能会佩戴花簪或耳环,这代表了汉代的“时尚”;有的男侍卫留着小胡子,但都是“八”、“川”、“小”字,都用“八”、“川”、“小”字代表,各有个性。
奔放、动感,这就是汉代舞蹈所传达的热烈气氛。展柜内有一尊出自陀兰山楚王墓的女舞俑,左手执袍,右手舞袖。她修长的身躯折叠成“S”形,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宗时珍介绍,据史料记载,刘邦的宠妃齐夫人擅长“扬袖弯腰舞”。从这尊舞俑的造型来看,应该是当时流行的长袖弯腰楚舞。
包括汉俑在内的汉代文物正在江苏一点一点地恢复汉代的物质文明。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马永强介绍说,目前,江苏区域文明起源工程“汉代郡县城址及墓葬研究”正在进行中,重点关注徐州汉代。楚王墓、双古堆汉墓、扬州庙山汉墓等遗址的调查勘探及下邳考古发掘城、广陵城、东阳城等遗迹。相信随着考古的深入,江苏在汉文化和汉代制度发展演变中的特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阐释,江苏在汉代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将会更加完整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