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华
昨天是全市殡葬改革宣传日,各区县市举办了各类集中宣传活动。记者连日走访各大墓地发现,继连续几年倡导丧葬新风之后,今年清明节出现了几大变化,包括祭祀扫墓更加文明、地葬生态节日盛行、土葬生态节日盛行等。绿色殡葬盛行。绿色文明殡葬潮流强劲。吹星城。
清节:鞭炮声比往年少了很多
“往年扫墓时总能听到鞭炮声,但今年几乎看不到鞭炮声了。”在金陵城市绿色公墓,前来祭奠公墓的张姓市民惊讶地发现,今年公墓格外安静。 “在这样的环境下扫墓,让我感觉很舒服,不用急着回家洗掉头上的骨灰。”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唐代万寿园、尚善园陵园、湖南革命公墓等地。
“今年带鞭炮的市民明显减少了,带鞭炮的市民也会被志愿者发现,及时换上鲜花。”市殡葬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娟表示,为倡导文明祭祀,该办公室从2009年开始,到2017年开展了“鲜花换鞭炮”活动,前两年共燃放鞭炮10万多发。交换了。随着禁燃令的不断实施,市民携带鞭炮的数量逐年减少。
墓葬地点:生态节期间地下墓葬销量增加
“因为价格低廉、环保,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选择节地埋葬。”上善园公墓负责人陈伟曾表示,由于该公墓地处市区,面积有限,所以特别注重精致、紧凑,打造千人墓葬。祭台、墙葬等沿湘江风光的节地葬方式推出后,受到市民的欢迎,成为购买墓葬的首选。
“去年我们推出的花坛埋葬,每人售价1000多元,今年已经卖出了十几件,这种没有墓碑、没有墓地的埋葬方式,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陈薇曾经认可过这个概念。
“今年,明阳山福寿园墓园创新性地采用了‘一树多葬’的形式,即围绕一棵树设置多个坟墓,更节省空间。价格仅8000至9000元,好几处都被埋在了墓地里。” “一推出就卖了。”市殡葬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黄志谋介绍,2004年,该办公室在全省率先推出。开展生态环保地葬。近年来,发展了草坪埋、树埋、花埋、塔埋、花坛埋、花丛埋、骨灰撒埋等低成本、节地、环保的埋葬方式。 1758个公民家庭为亲人选择了环保墓地。 “2011年生态埋葬占年销售额的16.4%,2012年占年销售额的26.6%,2013年占年销售额的31%。”
理念:居民主动要求安葬
“我要在小区里签个协议或者写个证明,一百年后,我们夫妻俩就火化埋葬了!”昨天,在雨花区东塘街道浦园社区举办的“绿色殡葬谈”居民座谈会上,60岁的20岁阿姨范月英和丈夫王志强发表了令人惊讶的言论。
“我写这些是因为我担心我的亲戚将来会给我女儿带来麻烦。一旦有了书面记录,就没有人会责怪她了。”范月英性格开朗,说话很快。 “花钱搞排场,没啥意义。”怡园社区80岁的居民袁佩兰在社区举办的“厚爱贫葬座谈会”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长沙市民就是这样。
相关报告见A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