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一涛
环卫工人被尊称为“城市美容师”,“美化”城市是他们的职责。
广州每天都有一群环卫工人在银河墓地周围打扫卫生,清明节期间应该很忙。尽管广州因COVID-19疫情暂停了银河公墓的祭祀活动,但今年清明节期间,他们仍然坚守岗位,希望保持城市干净整洁,让大家在清明节期间仍能享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疫情结束,礼拜仪式恢复。
“这里的市容环境比我刚来这里工作时好多了。” 4月3日,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境卫生第二站质检员蒲小兵在银河公墓对面的燕岭路。指导环卫同事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在这条路上工作了26年,每年清明节期间,他都会见证延陵路的变化。
今年清明节,蒲小兵(右)指导环卫同事工作
“清理一条道路需要各方的努力。”蒲小兵说,他还记得26年前这里打扫的第一个清明节。当时,延陵路两旁都是贩卖祭品和各种小商品的商户。街头小贩。尽管环卫工人奋力清扫,但由于前往银河墓地的信徒流量巨大,加之道路两侧经营者的综合影响,清明期间延陵路的清扫工作十分困难。
这个问题引起了各管理部门的重视。 “后来清明节期间,道路两边的小商贩都被引导到固定地点,进出银河陵园的客流也被引导有序,我们的清洁压力也减轻了。”
“随着使用鄢陵路的人越来越多,鄢陵路本身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蒲小兵在工作中向记者介绍了鄢陵路的变化。如今的燕岭路,人行道均铺有市政吸水砖,并设有绿化带;有车辆立交桥和人行立交桥。蒲小兵刚来这里工作时,还没有这些设施。
今年清明节,何国平在银河革命公墓正门外打扫卫生
“市政设施越来越多,这向我们传递出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的信号。”在银河革命公墓正门,记者见到了蒲小兵在这里打扫卫生的同事——该路段清洁队队长何国平。
何国平指着燕岭路上连接银河革命公墓和广州火葬场的人行天桥告诉记者,18年前他来这儿上班时还没有这样的天桥。每年清明节期间都有大量市民需要经过。所在地人行道与马路交叉,人车混流,影响交通。人行天桥建成后,人车混流已成为过去,交通变得更加顺畅。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还体现在环卫工作上。”蒲小兵告诉记者,近两三年,广州天河区环卫机械化参与率不断提高。如今,燕岭路路面已实现机械化,每天早高峰前,由洒水车、扫地车等机械进行清扫。这使得环卫工人将更多的体力劳动集中在人行道上。
由于往年清明节前往银河公墓、广州火葬场祭奠的人很多,蒲晓兵所在的天环二院每年都有足够的人力接待游客。
连接银河公墓与广州市火葬场的人行天桥让燕岭路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虽然今年不建议现场礼拜,公共礼拜活动也暂停了,但我们的清洁力量仍然随时准备出动。”记者走访时,蒲小兵、何国平等环卫工人正忙着清扫鄢陵路。
据悉,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已明确告知今年清明期间暂停祭祀安排,但为以防万一,极少数人仍会在不知情或错过的情况下前往银河陵园和广州火葬场地区。祖先。因此,往年,燕岭路地区仍会保留保洁人力作为后备。
“我们每天都会打扫这里,期待疫情结束后大家都回到这里。”何国平告诉记者,相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终将被战胜,等疫情结束大家都可以回来祭奠。当大家回来时,会发现环卫工人把市容保持得干净整洁。
规划与协调|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云良 易涛
专题执行|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一涛、宋云、小燕一文、徐震天、郑少令、马灿
海报设计|何晓晨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