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优美细腻的抒情散文,结构短小,文笔非常简单、清新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情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金箔、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完美地呈现了托尔斯泰的光辉形象,他对名利无动于衷,追求朴实高贵的灵魂,在世界文学史上备受推崇。
本文中描述的最美陵墓的主人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字数达数百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家宝,如《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滋养了几代人的心灵,也为许多人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他不仅在俄罗斯很有名,而且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这样一位伟人,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人物,在他死后,没有美丽的葬礼,没有高大的陵墓,甚至没有一块刻有他在世间光辉事迹供后人瞻仰的墓碑,而只有那座简单到再简单不过的坟墓,在大树的树荫下, 默默诉说着他一生的光荣而伟大的成就。在这个冰冷、朴素的墓地里,谁能想到这里埋葬着一位伟人呢?这与托尔斯泰毕生的成就和名声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衬托了托尔斯泰的高尚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人们无形中尊敬他,在心底无限钦佩他高尚的灵魂。这座朴素的坟墓背后,蕴含着对托尔斯泰伟大人格的深刻体会,冰冷的墓地环境处处展现着伟人的高贵灵魂。
在文章中,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来渲染和描绘托尔斯泰陵墓的极端简单。在文章的开头,笔者在介绍陵墓的位置时,使用了“远离喧嚣”和“羊肠小道”等字眼,而笔者第一次看到墓穴时,只用了“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丘”来表达作者对它的初印象,而在这个墓穴中,并没有特别的管理者, 没有人在这里默默守护伟人,这与伟人陵墓在人们心中的内在形象,如宽敞、壮丽、气势磅礴的气氛,有着强烈的反差和冲突。让人们在潜意识中深刻体会到这座坟墓的平凡与朴素。接下来,作者用一系列的类比来描述坟墓的整个场景。在这个墓葬中,甚至没有一个带有墓志铭和托尔斯泰名字的墓碑,只有这个矩形土丘上盛开的绚丽花朵。这个简单的坟墓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人们可能会误以为它是路边一个流浪汉的最后家,或者一个陌生人的家。这一系列的描写,让人觉得,这坟墓真的太平凡了,不普通了,平凡到不能再普通了。接下来,作者更详细地介绍了托尔斯泰的陵墓。这一次,作者用了很多拟人化的手法,在写作风格和情感基调上,他也改变了之前的沉闷和冷酷,变得更加开朗和轻松。作者想象着坟墓中的伟人,在这个没有喧嚣或人与世俗事物侵入的安静环境中,观看和欣赏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以及由此创造的美丽和精致:听夏日微风的低语,看太阳和风的嬉戏;在寒冷的冬日,欣赏白雪皑皑的景色,看着雪花轻轻地亲吻大地......作者用优美的句子来表示墓主在这里享受着这种安静舒适的生活。
结合托尔斯泰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坟墓之所以如此朴素朴实,与他的人生经历和简单的追求息息相关。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他厌倦了娇生惯养、令人羡慕的贵族生活,一心追求平民。他坚持吃素,勇敢放弃了父母在万官家的财产继承权,过着和平民一样的生活。临死前,他不忘重复一遍“我爱真理!“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葬在这个偏僻的环境中,为他建造了这样一座简单的坟墓。这就是托尔斯泰的追求。他带着毕生的思念和追求去世了,但他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真正安静的栖息地,为他的灵魂留下一个自由奔跑和呐喊的空间......我们心中似乎有托尔斯泰不断地在路上奔跑和呐喊,将更多的精神供应和财富奉献给人类。
这篇文章很短,但作者通过对托尔斯泰陵墓的三次描述,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表达了托尔斯泰陵墓的朴素、朴素和普通。文章用深沉朴实的文字,深刻揭示了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碑的赞美和敬意。作者没有使用太多过于华丽的文字,并没有刻意对陵墓的整个描述进行点缀和点缀,而是用最真实、最简单的语言向读者展示托尔斯泰陵墓的朴素和普通。作者借助朴实的语言,让读者强烈感受到托尔斯泰坟墓的平凡与平凡,在情感上和灵魂深处产生共鸣,让大家在“死亡”这个冷漠无情的主题下,体验到托尔斯泰高尚的人格给我们心灵带来的强烈冲击,让我们对他对平民主义和高贵灵魂的简单追求感到敬畏。
李浩如是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学的一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