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漂洋过海的中国移民在第一次受邀参加美国葬礼时,或多或少意识到了两国丧葬文化的差异。对于这些选择在美国扎根的中国移民来说,他们如何学习和接受美国丧葬礼仪?如何兼容中国文化、包容西方习俗?如何入乡随俗而又不失传统?我们来听讲道——
搜索图片
你对美国葬礼了解多少?
在美国墓地文化中,“死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守灵、追悼和埋葬。这三个议程大多安排在两三天内。一般家庭成员会在邀请函中注明具体时间和地点。接受邀请的亲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亲密关系选择合适的时间参加活动。无论受邀参加哪个议程,都不会有附带要求,更不用说“送钱”了。他们认为:无论死者是贫穷还是富有,现在都没有必要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尽量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
守灵仪式:通常由死者的家人和非常亲密的朋友举行。没有固定的仪式,守灵的时间也不固定。被邀请的人可以静静地坐着,听着悠扬缓慢的音乐,也可以打开自己带来的书,低头阅读;比较亲密和熟悉的人可以在棺材前向死者低声说话。告诉他们;有些人会与家人坐下来,喝杯咖啡,聊天以表达问候。
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人大多是死者的亲友,也可能有朋友来这里参加追悼会。它通常在教堂或墓地礼堂举行。仪式期间,会有一些关于死者生平的介绍或者图片和遗物的展示。家属们将分享死者的生活故事,穿插着感人的故事和幽默的内容,时不时会引起观众的笑声。在一些追悼活动中,门口或登记处都会有一个捐款箱,上面有明显的标签,表明所筹集的资金全部捐献给死者的某个慈善机构。
安葬:安葬仪式在墓地举行。大多数墓地都有土葬和火葬两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火葬。骨灰龛位可用于室内骨灰龛位或室外墓地。下葬棺材时,通常由牧师祈祷,并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完成。亲友们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花束扔进坟墓里,离开时也无需刻意道别,静静地退出即可。
在美国的街道上,你偶尔会看到警用摩托车在前面闪着灯、鸣着警笛开道,后面跟着一具棺材和一个长长的车队。车辆一辆接着一辆,有时你可以看到每一辆车的窗户。中间夹着相同颜色的小旗,周围的司机就会减速让路。没有人不耐烦地按喇叭,因为他们必须等待。整个气氛十分恭敬、庄严。这只是一种常见的丧葬习俗。主办方需提前联系当地警方,派出所将安排警车或摩托车免费开道。
华裔美国人眼中的墓地文化
中国人历来讲究“叶落归根”。在美国,有大量70岁以上的华裔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到美国与子孙同居,享受天伦之乐。到了自己的父母去世的时候,中国的墓地文化也已经商业化了。在新建风景优美、依山傍海的墓地的宣传下,有的在为家乡或生活居住地为父母选择安息地的同时,也有的选择与父母在同一个墓地安葬。他们的兄弟姐妹。休息的地方。他们相信,这将使他们的孩子将来更容易参观和崇拜。
李女士的父亲是浙江平湖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九龙山陵园新建时,我父亲就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在依山傍水的九龙山上选了多个双墓。以及他们父母的一些物品被埋在邻近的坟墓里。二十多年后,几位老一辈的兄弟姐妹陆续去世,都葬在九龙。 ”李妈妈说,每年清明节前后,年轻一辈都会去祭拜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有时大家会同时约好,趁着这个机会,大家也可以聚在一起。
生前购买墓地对很多华人新移民来说相对容易接受。凯瑟琳说:在美国,很多人在生前都会选择墓地。他们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些人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惯,选择经常去的教堂墓地或家附近的墓地。他们还选择家庭传统。 、审美、宗教、价格等都是影响墓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据CMS客户统计,购买墓地的客户平均年龄为52岁。
至于在留学浪潮中留学后定居的新移民,现在年龄大致在45岁至65岁之间。这些新移民离开家乡20、30年,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面临养老金、退休金、遗嘱、遗产税等话题。记者随机与朋友圈中的几位朋友聊天发现,近80%的人认为“你应该留在美国”美国”,因为他们的孩子都住在美国。
搜索图片
普林斯顿修道院大厅,中央有一座白色的石坛,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美国《侨报》/张丽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