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在广州北郊一座名叫象岗的小山上,数十名农民工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挖石、挖土。海拔49.71米的小山已被凿掉17米。正当他们辛苦劳作时,民工们突然发现,那些风化破碎的花岗岩石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砂岩板。
每件面积5平方米,重3600公斤。用吊车将石板吊起后,发现下面有一条神秘的通道。它由750多块红砂岩砌成,上面覆盖着28块大石板。据估算,施工期间开挖土石方3000立方米、450余吨。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巨大。广阔的。
广州市文化委考古队接到消息,迅速派出考古人员赶赴现场。经过勘查,发现这是一座古老的石墓。考古人员觉得此事重大,赶紧向文管委汇报。 20分钟后,广州市文化委副主任、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抵达象岗山。
第二代南越王赵全墓,埋葬2100多年
他拿出一个装有五节电池的大手电筒,从缝隙中往下看。随着手电光束的不断移动,麦英豪首先看到了石块砌成的墓壁,巨大的石制墓门,以及墓室内一堆杂乱的器物。
在这堆散乱的器物中,一个大铜鼎和几件陶器尤为显眼。麦英豪将手电筒的光束停在这些物品上,上下打量,从形状、特征等多方面判断,这应该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石室墓。
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会想尽办法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情况,当晚十点多,麦英豪带着几人悄悄来到了香岗工地,让考古队员黄妙章从缝隙中拖着一根绳子进入墓穴一探究竟。 。黄妙章借助手电筒的光芒,穿过一条过道,进入了大厅的一间耳室。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巨大的铜壶、铜缸、铜桶、铜钫以及无数的玉佩,杂乱地摆放着。上面是一层无法辨认纹理的器物碎片。
这些物体光芒四射,令人眼花缭乱。十分钟后,按照麦英豪的吩咐,黄妙章拎着一块大玉器、一个铜磬、一个陶罐,来到了墓缝前。首先,他让上面的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用布袋搬运文物。上去,用绳子自己从坟墓里出来。
随后派专人到北京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详细汇报。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建了香岗汉墓发掘团队。经勘察和发掘证明,这是埋藏在地下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赵权的陵墓。这是岭南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
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会想尽办法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如果说赵娟治理国家的能力不是很强,那么他在防盗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典范。由于他的陵墓2100多年来保存完好,不能不说是皇陵中的奇迹。
赵全到底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躲过了盗墓贼的搜查呢?他的坟墓结构本身就是防盗的吗?
研究赵全的地宫时,你会发现,即使盗墓贼找到了赵全的坟墓,想要盗走墓中的东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墓的形状有点像“甲”字,头朝北,脚朝南。 “田”字就是墓室,突出的竖柱就是通往墓室的墓道。墓道呈长方形,填满黄土和大石块。很可能是封墓后填上的,以防止后来者接近墓门。
整个墓葬的最外围是一条斜坡状的墓道。狭长的墓道尽头,有两扇石门,门上有青铜“头”——两个兽头,嘴里叼着门环。兽头图案凶猛,又有些威严。
南越文王墓结构图
跨过一道石坎,我们来到了一间方形的石室。这是前面的房间,四面都有门。进入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屋子的图案。卷曲的云状图案用红色和黑色的油漆绘制,覆盖了所有四堵墙和上面的石头“天花板”。
南越王墓门
前室南面是墓室第一道门,北面有两扇紧闭的石门。严格来说,东西两侧的“门”只是两个门洞。东西“门”各通一个狭长的石室。东侧称东耳室;西侧称为西耳室,也是石砌的。东侧一间房间屋顶上的一块石板已经脱落,就像开了一个“天窗”。昏暗的灯光下,可以看到室内靠墙的地板上摆放着一排铜铃,还有一种叫做磬的石制打击乐器。
房间内还有其他大型青铜器皿,还有一些小玉器、青铜兵器和陪葬品。第二道石门后,是埋葬墓主赵全的地方。第二道石门下的门槛是由两段石条砌成的。门槛建在地面的泥土上,可以拆除。打开第二道石门,就进入了墓主赵全的地宫。
地宫本身呈长方形,全部由石头砌成,但没有前室精美的图案进行装饰。东西两侧也各有一个门道,显然通向旁边的坟墓。墓后还有一个用石柱隔开的小隔间,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铜器、铁器和陶器,拥挤得像储藏室一样。抬头可见屋顶的石板。石板下方,有两排檐石压在石墙上。
地宫两侧和后端也有墓室,墓主所在。东侧墓葬中,埋葬着4位烈士,还有许多雕刻精美的玉饰和一些青铜器、陶器等随葬品。此外,还发现了4枚海豹。墓主人所在石室西侧墓内有七位烈士。烈士的随葬品很少。除了一两件简单的碎玉器外,每人都有一两块铜镜。
墓
这是一座巨大的地宫,也是揭开许多未解之谜的钥匙。因为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赵全墓的结构,才能探究他的墓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被发现的谜团。
墓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种类最多、墓主人地位最高的汉代墓葬。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型彩绘石室墓。这座古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套),内涵十分丰富,尤以铜、铁、陶、玉所占比例最大。 “文帝玺”金玺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第一枚“皇帝”玺,最为珍贵。
南越王墓的发现,不仅以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震惊了岭南大地,而且震惊全国,闻名于世。考古界、各界人士、新闻界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有人评价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引起了两千多年来无数人苦心探索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