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永生的思想
展厅第三部分采用深蓝色调,犹如不死族的暗夜王国。深蓝色是展示丧葬习俗的部分中常用的颜色,与黑社会有关。深蓝色也是青金石的颜色,青金石是一种珍贵的矿物,在埃及人中特别受欢迎并常用作颜料。展厅第三部分的灯光很暗,以营造墓室狭窄且密闭的环境。当观众进入其中时,不禁产生一种对死者的敬畏之情。
第三部分:永生的思想
在古埃及,人们相信死后还有生命。然而,死者的命运并不完全相同:法老会升天,成为一颗星星,就像众神一样;法老会升天,成为一颗星星,就像众神一样;其他人将进入平行世界并继续在地球上的生活。死者世界由奥西里斯神统治,位于太阳落山的西方。因此,坟墓通常位于尼罗河西岸,而城市则位于东岸。
第三部分:永生的思想
为了来生幸福的生活,法老王和达官贵人倾注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力,修建了宏伟的陵墓;坟墓中放置各种陪葬品,为死者在异世界提供衣食;防腐剂和香料用于保存尸体,使死者的骨头千年不朽;石棺内放置《亡灵书》及各种护身符,连同陪葬品上的咒语,帮助死者克服阴间的一切障碍,获得永生。
我们常常认为古埃及人完全沉浸在来世中。这种认识源于这样一个事实:至今保存下来的物质资料大部分都与墓葬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字塔和木乃伊。
哈伦赫布墓门
第十八王朝石灰岩画
展厅中央有一扇通往第十八王朝高官哈伦海布墓的门。左边展示着一座小金字塔——孔苏金字塔。在帝王谷和王后谷工人居住的村庄代尔麦地那的陵墓中,有许多同类型的金字塔。
孔苏金字塔
石灰石第十九王朝
为了建造自己的“不朽家园”,工匠们从古王国的金字塔形状中汲取灵感。当然,他们没有高墙,所以他们建造了一个小土坯金字塔,通向殡仪馆。这些金字塔的顶部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点,通常也是唯一不是由土坯制成而是由石灰石制成的部分。埃及古物学家称它们为“小金字塔”。
巴基的假门石
花岗岩第十八王朝
古埃及墓葬的东墙上,会放置陪葬石碑和被称为“假门”的石碑。它们是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筹集生活所需食物的关键魔法工具。 “假门”周围有一系列不平行的门框,门框上画有死者及其家人和亲戚的装饰肖像,平台上摆满了葬礼和装有各种贡品的容器。
阿布考石碑
石灰岩第十二王朝
这块石碑的顶部刻有11行象形文字,底部描绘了一个葬礼场景:石碑的主人阿布考和他的妻子坐在祭桌前,对面是六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拿着一个他们手中的鹅;下面突出的部分还刻有祭品的名称和数量,一旁手持纸莎草的游行队伍,最后是送葬队伍。石碑顶部刻有咒语“hetep-di-news”(国王的祭祀),意思是以国王的名义祭祀最重要的神灵,从而造福死者。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咒语,并且写在许多葬礼物品上。
不朽、死者遗骸的保存及其后续保存是同一概念的三个方面,而这一概念通过死者木乃伊化的过程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对这种复杂仪式最早、最详细的描述来自希罗多德的《历史》。
木乃伊和木棺材
人类木乃伊的制作在一个名为 uabet(干净的地方)的特殊工作室中进行。用铁钩穿过鼻孔提取部分大脑,注射药物处理其余部分。然后用锋利的黑曜刀在腹部切开一个切口,取出内脏,用棕榈酒和碾碎的香料清洗腹腔两次,填入中药、树脂、香料,使尸体恢复原状,然后把它缝起来。然后尸体被涂上硝酸钾,脱水70天,然后用亚麻绷带包裹,里面涂有口香糖。最后,遗体被放入定制的人形木棺中,靠墙立于墓穴中。
木乃伊的一部分
木乃伊保存完好,有一个由管状釉陶制成的网,可以保护它免受邪灵侵害。网上还放置了一个带翅膀的圣甲虫心护身符和荷鲁斯的四个陶制儿子。
霍特普的天篷罐
雪花石膏第二十六王朝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
木木王朝时期
制作木乃伊时,心脏会经过树脂、油和绷带处理,然后放回胸腔,因为它是生命和智慧的家园,起着引导死者进入阴间的作用。胃、肠、肝、肺取出后,洗净,用碳酸钠脱水,然后用亚麻绷带包裹,最后放入四个容器中。这些容器通常由石头、粘土、石灰石或雪花石膏制成,被称为卡诺皮斯罐。从新王朝开始,卡诺匹克罐的盖子被制成四位陪葬守护神,即荷鲁斯的四个儿子的头像形状:埃姆塞特(人形)、哈比(狒狒)、多姆特夫(豺狼)和凯布沙纳夫(老鹰)。它们以象征性的顺序放置在棺材周围,代表基本方向和从它们延伸的整个世界。
死者之书
纸莎草墨水古希腊罗马时期
想要获得永生,就必须经历“众神统治者”奥西里斯主持的神圣审判。 《亡灵之书》是一系列魔法咒语的集合,可以帮助死者克服在亡灵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危险。此次展出的《亡灵之书》长三米,还原了30章内容。它是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从右到左阅读。
死亡之书奥西里斯的审判
所描述的过程之一是审判,将垂死之人的心脏放在天平上,正义之神马特的羽毛放在另一侧。如果心脏比羽毛重,就会被守护鳞片的神兽吃掉,无法获得永生。
耐克心圣甲虫
绿皂石后期
丧葬用品
木乃伊护身符
埃及人相信护身符是一种神奇的物品,可以确保死者在通往地狱的漫长旅程中幸存下来。护身符的形象、材质、咒语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保护力量。理想情况下,护身符应覆盖木乃伊的整个身体,并放置在不同层的绷带中。乌吉特之眼、极德柱、圣甲虫多次出现。
恩斯帕克哈特的沙比蒂
泥画第三中期
走向中王国,随葬品中出现了一座著名的小型葬礼雕像,名为沙比蒂。这些雕像的形状像木乃伊,当死者被要求去另一个世界从事农业和灌溉工作时,它们将作为死者的替代品。这座小雕像呈木乃伊形状,上面刻有死者的姓名、头衔和丧葬俗语。最初,每个死者都有 1 到 2 个 。在第三中期左右,沙比蒂的标准人数变成了401人:365名工人和36名工头(每10名工人就有1名工头)。
贵族石棺盖(左)
十九朝石画
尽管如此,从最早建造的坟墓到埃及文明的终结,陪葬品中最重要的物品就是棺材。它的关键功能很实用,因为它保护了整具尸体,而且这种保护功能从来没有减弱过。然而,几个世纪以来,棺材的形状和装饰发生了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丧葬信仰。
棺材的演变
女性木棺材
第21王朝木灰泥画
到了十二朝时,出现了最早的人形棺材,不仅具有防护和实用的功能,而且如果死者的尸体被毁坏,还可以代替尸体。这一时期出现了精美的装饰,木头或石灰石上出现精美的雕刻和鲜艳的色彩。到新王国末期,墓葬内的大部分形象艺术都出现在棺材板上。这些绘画和雕塑的主题变成了复活和另一个世界生命的表现。
在埃及文明中,棺材里总是蕴藏着一个宗教信仰的世界,常常与旅程开始时遇到的女神努特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位神是一位张开双臂欢迎死者并让他开始新生活的母神。棺材就像努特女神在清晨生下太阳并在黄昏时吞入腹中一样,保证了死者的永恒救赎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