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墓官网-浦东华南公墓-华南陵园官网-华南墓地

墓园地址:航头镇海桥村航都南路668号

官方热线: 400-616-7959

24小时热线:150-2115-482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16-7959, 150-2115-482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华南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苏东坡最喜欢的河南县,竟是全国最大的“替罪羊”?

发布时间:2024-10-20 18 浏览: 41

在中原腹地,有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它并不盛产钢材,但全国人民使用的铁锅有三分之二是在那里生产的。它没有名山秀水,但拥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古代文化遗存,人文深远,历史深厚;它没有满汉盛宴,只靠一碗面就诱惑、说服了很多人。县!

郭旭峰|文本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祠简介

苏东坡告诉弟弟,他死后应该葬在郏县。

郏县历史悠久。早在周康王时期就称为“甲”。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记载。春秋时称甲邑,属楚,战国时回归汉。秦初设郡,隶属颍川县……历经数百代,至今历史清晰,文化绵绵。

郏县最具文化历史底蕴的古建筑无疑是三苏墓。

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

三须墓地前,四棵宋代翠绿古柏遮荫神道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21岁的苏轼父子第一次离开四川参加科举考试。他们沿着徐洛古道穿过汝州,经过嘉城。

当他到达郏县西部的莲花山时,因为思念家乡,或者因为这座山酷似家乡峨眉山,所以亲切地称莲花山为“小峨眉山”。他高高兴兴地上山了。山上温暖干旱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四月,其弟苏辙被贬为尚书右丞,知汝州军国大事。苏轼绕道汝州探望哥哥。这是苏轼一生第五次经过郏县。

兄弟二人再次登上莲花山,再次欣赏这里的青山秀水。苏轼看到山形如眉,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峨眉山。

回想我一生从未在政治上骄傲过,贬谪贬谪,一生清贫漂泊,如雪泥里的虎爪,有不可捉摸的痕迹。不禁感慨万千,人生无常!

然后他转向苏澈说道:“以后无论我死在哪里,我都会想办法将它运到这里安葬,你给我写墓志铭。”

七年后,苏轼病逝于常州。次年,其子苏过遵照他的指示,将父亲的灵柩运至嘉城安葬。苏轼葬于甲第十一年后,苏辙在许昌去世。后人铭记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也将苏辙和苏轼合葬。

元朝十年(公元1350年)冬,嘉城县尹养云来谒苏墓。他说:“两位先生的学问,其实是他们的父亲老全先生所传授的。你们的坟墓虽远隔千里,但其神灵的来去,却会被左边的人带下来,正确的。”

随后将苏洵衣服和王冠的墓放在两座男墓的右侧,成为“苏三墓”。

明代,浙江巡抚、嘉义进士王尚祯为苏轼、苏辙两兄弟修建了一座石牌坊。额眉为“青山玉殿”,两侧楹联曰:“此青山可埋骨,少时夜雨只伤精神”。

这是苏轼的一首诗。末尾无题的两句是:“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兄弟,来世与你还有未了的缘分。”兄弟情深沉、感人至深!

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

青山玉吉房

2004年12月,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郑晓燮正在审查郏县拍摄的为三苏墓申请“国保”的视频。几张精美的建筑图片吸引了他们。目光。

原来,因为三苏墓古建筑不够多,不够美观,郏县有关部门拍了几张文庙的照片来弥补。

两位专家看到后非常兴奋,立即前往郏县文庙进行现场考察。他们对文庙大成殿精美的雕刻惊叹不已。

在文庙的文魁阁里,两人看到了四块完整的清朝乾隆年间建文魁阁的碑文,非常感兴趣!他们当即建议将郏县文庙和郏县三苏墓一起宣布“国家安全”。

虽然我从未有机会一睹罗哲文先生的真面目,但我深深佩服这位真正的古建筑专家的远见卓识。他是一位真正关心文物、保护中华文化的伟大学者!

郏县文庙有多美?我们来看看网友拍摄的照片:

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坟

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

文庙大成殿正视图和侧视图

郏县文庙始建于公元954年。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几乎没有任何木雕或石雕。看到上面的四根龙柱了吗?均由实木雕刻而成,复杂精致,技法极为精炼。

据说,为了向郏县的师傅们检验手艺,每天雕刻的木片只有两个馒头大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雕刻完成。

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

木雕龙柱

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

文庙石刻

你知道大公鸡头上的鸡冠花代表什么意思吗?冠(官方)上冠(官方)。

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

如果瓶子里插着三把戟,这意味着什么?连续提升三级(戟)。

还有马(落)成才、大雁塔题字、鲤鱼跃龙门、江上龙马、三甲传禄……石刻精美,寓意优美,一看就懂看着他们。

我还有一个小秘密想告诉你。文庙旁边有魁星楼。修建的时候,我们家第一人,乾隆时期的郭威,也捐了钱。他的名字刻在嵌在墙上的石碑上。是的,不信你出去玩的时候看看有没有。

高中的时候,闲着没事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去欣赏文庙。冬日的午后,柔和的夕阳洒在这栋饱经沧桑的建筑上。院子里的千年松柏上偶尔传来乌鸦的鸣叫声,我望着远处的大成殿。屋檐、屋脊上绘有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人物、车马……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沧桑之美,什么是会说话的文物,此刻你绝对可以体会到。

许多年后,我去故宫参观。除了拥挤的人群和高大雄伟的建筑外,确实没有激起我任何微妙的情绪。

后来我终于得出结论:参观古建筑一定要人少,最好是一个人,而且是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

郏县文庙值得一去!

郏县有多少牌坊、多少古树、多少名人故居,都已成为过去。历史变迁,沧桑沧桑,幸存下来的并不多。

除了三苏墓和文庙之外,郏县西关的鄯善寺、郏县乡村的临丰村还是值得一去的。

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

临丰村朱家宅邸

鄯善寺真漂亮。由于篇幅限制,我就不放图片了。

让我描述一下我高中时参观鄯善寺的感受: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座古老而厚重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荒凉的须罗古道旁。黄土飞扬,夕阳西下,晚风吹来,挂在山善寺屋檐上的锈迹斑斑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我在一座古建筑里一起欣赏日落。接下来,古道上的西风……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祠简介

宁愿错过高铁,也不愿吃一碗糯米粉

说到郏县的美食,整个平顶山,甚至洛阳、许昌,甚至整个河南老乡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糯米粉。

是的,郏县面已经出名很久了。现在他们在抖音上依然小有名气,还为面条开了一家培训学校。好吃吗?确实好吃!用烂羊肉、白洋葱、香菜、红辣椒、八角做成的筋面,味道鲜美,香而不腻,健脾胃。

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坟

郏县面条

郏县面能有多好吃?我告诉你几件事,你就会感觉到:

小时候,省领导来郏县视察。他们听说郏县面很有特色,就毅然辞去了县领导在宾馆安排的宴席,去吃面。这顿饭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平时只有农民才吃完一大碗面,我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但领导却一口气吃完了,包括汤和面!也许是觉得自己吃得有点不符合性格,也可能是故意提点建议,向领导炫耀。领导抹了抹嘴,说道:“面条很好吃,只是加工方式不太文明。”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祠简介

这是郏县面条的传统加工方法

这是领导当时看到的,现在大多改进了,用机器擀面。

小时候,那是冬天的腊月,天寒地冻。

我的父母去县城市场卖菜。为了进城吃一碗糯米粉,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坐在爸爸妈妈拉的手推车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

快中午了,菜一卖完,爸爸就带我去吃面。我从天一亮就盼到快中午了,眼看就要吃到梦寐以求的面条了。我感到非常兴奋和美丽!队伍拥挤,面条热气腾腾,加葱、香菜、羊肉、辣椒油、高汤、调料……

倒面的厨师像花儿一样飞快地倒了一碗面的材料(注:方言,表示熟练和速度),匆匆上桌,吃完了。好吃又香!我的全身突然暖和起来,冰冷的感觉顿时消失了……

我是一个生活贫困的半大男孩。这个时候,爸爸常常舍不得吃东西,就把大部分的份额给了我。结果是:我吃得很饱,但爸爸肯定没吃饱。

郏县的孩子们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回到郏县,第一件事就是去餐馆吃一碗面。

前年,我出城打工,听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个郏县人,在上海打工。他以为自己离开后半年都回不来。于是,他在第五天临行前去吃了一碗糯米粉。他打算去佳县东莞的面筋店。郑州乘坐高铁很方便。

结果我们到了那里,看到人太多了,连排队都排不了。算了,还是去西关张集吧。那里的人可能不多。到了张记面馆,看到排队的气势,估计天已经黑了。

唉,何不去徐姬在城里的老店呢?那里的面条也是老字号了……闹了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是不是把糯米粉吃了。最后只是错过了郑州的高铁,耽误了几天才买。去上海的机票。

如此说来,可见郏县的人有多好吃。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翻看许昌、南阳、洛阳,甚至郑州的旅友们的骑行指南,很多都把去郏县吃糯米粉作为专站。

不是郏县的人好吃,而是郏县的面条好吃。懂生活、追求美食的人,谁会想错过呢?

郏县的旅行者所到之处,都怀念家乡的味道,因为那里有从小就种在味蕾里的美味糯米粉。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一下:吃糯米粉的时候是用火煮的。喝佳鲜博瑞可乐真是绝配。郏县人家都是这样吃的。

郏县还有很多百余年的老字号美食:八一路李俊正辣子鸡、松三熟牛肉、谢老婆烧鸡、薛店豆腐菜……任何一个都足以磨砺自己。你的胃口,让你喜欢或不喜欢。鲜美可口,回味无穷。

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

郏县红牛肉

郏县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墩张村正月十六烟花燃放传承数百年,郏县北街大型青铜舞闻名国内外。省内的、三郎寺的茶、张良镇的民俗表演、各种庙会……这些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由于只有特定日子才能看到,所以就不写了。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

全国70%的铁锅产自郏县

郏县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孔子游历嘉嘉,魏武帝、曹操驻军磨婆,魏晋名士王荣去世,唐代启阳公主去世,而石原之战,都发生在县城内。郏县还是贾姓祖籍和汉族马姓的发祥地。

“求贤者”张良、代帝而死的季辛、明初大儒李希言、进士李宜本、李师父父子都是郏县人。 。

你可能不信,我在信阳工作时,无意间看到了“明七子”之一的何敬明的家谱。他与明代郏县进士王尚祯有亲戚关系。

估计是何敬明任陕西副使时的亲戚,王尚祯是任左参议时的陕西亲戚。世界那么大,却又那么小!

如果你对红色文化、知青文化感兴趣,也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里走一走,看一看。这里有毛主席的手迹,还有李总理夫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故居。

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途经郏县,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郏县地区流传的神话传说、怪异故事,不是三天三夜就能讲完的……

算了,远方的人我们就不说了。近代,毛泽东主席称佳县戚建华为“名副其实的识字能手”;郏县李国基是陶瓷界的大名鼎鼎的专家。

至于在郏县以外工作的医学专家、地质专家、计算机专家……太多了,就省略了。

郏县还是中国长寿之乡、书法之乡、红牛之乡、铁锅之乡。

你还记得前段时间上央视的那位老人吗?

于吉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河南一位117岁的农民依靠三字经攻克了《经典咏传》,成为中国最健康的老人。”

他叫张学礼,郏县人。

郏县三苏坟的由来_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

郏县老人张学礼

每年全国销售1亿只铁锅,其中7000万只来自郏县……郏县的铁锅真正成为了郏县的支柱产业。

郏县还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儒道文化、饮食文化、古村落文化……就不细说了。

郏县三苏祠简介_郏县三苏坟_郏县三苏坟的由来

没有铁路吗?直接乘坐高铁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途经交城,为首都送去一股清水……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着,一批国家级传统文化村一次性获批。

郏县成功荣获“千年古县”称号。

郑万高铁即将开通。郏县从无铁路直接跨入高铁时代。你觉得周围的宝丰县嫉妒吗?你在汝州生气吗?叶县生气了?鲁山县信服了吗? ……

算了,颂扬美德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高铁开通后,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乘坐郑万高铁,来郏县吃糯米粉。我就好好招待你吧!负责!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郭旭峰

80后热爱文学、热爱武术

出生于郏县,现工作于信阳

欢迎投稿

邮件

《虞姬系头条》签约作者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16-7959
24小时咨询热线:150-2115-482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16-7959

150-211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