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日本湘南的一个偏远小城市,依山傍海。很多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大多不会选择来这里。它既没有东京那么繁华,也没有北海道那么浪漫,却有着浓郁而忧郁的文化气息。镰仓的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有些人为了一碗电影《海街日记》中的鲭鱼(俗称:鲻鱼)来到这里,爱上了这里的淳朴和美丽的景色。而这种美,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话,我们需要探索镰仓的昭和时期,那么艺术和镰仓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小津安二郎和镰仓
小津安二郎
导演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出生于东京深川市。1963年12月12日去世,享年六十岁。他是一位代表日本电影史,或者说二十世纪东方电影史的导演。 ,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
《寻找小津》
1983年,小津安二郎逝世20周年,德国导演文德斯来到日本拍摄纪录片《寻找小津》。纪录片的内容正如片名一样,为了寻找小津安二郎留下的故事。
这部《寻找小津》可以说是小津安二郎非常重要的视频记录。文德斯千里迢迢寻找电影的“真相”,而现在我们依靠这部纪录片去发现更多——比如回忆起此类电影的纯粹,或者更多因时代变迁而不再存在的善良、美好生活的简单,并用它来重新体验人性和日常生活的美好。
镰仓北圆觉寺
纪录片《寻找小津》来到了日本北镰仓的圆觉寺,那里埋葬着小津安二郎和他的母亲。北镰仓距镰仓站仅一站之遥,但却立即远离热闹和人群。在安静而小小的北镰仓车站,时间的流动仿佛停止了。就像小津作品《晚春》和《麦秋》中出现的北镰仓一样,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圆觉寺相当安静,给人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就像小津安二郎和母亲的关系一样。 1952年,两人定居北镰仓。小津安二郎曾在随笔中写道,母亲说,这是她的楢山(据日本作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Setka》)。按照书中的说法,纳拉拉玛是老人等死的地方),两人最终在这里休息。
北镰仓圆觉寺旁边还有一座小而安静的稻荷寺。如果你恰巧路过,又有空闲时间,不妨去参观一下。
小津安二郎之墓
小津安二郎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大大的“无”字,墓前还供奉着许多鲜花和酒。研究过小津安二郎的人可能都熟悉他对喝酒的喜爱,尤其是威士忌、日本清酒等,酒精帮助他写了剧本。
“无”字是什么意思?或许是他每部作品中日本老人所表现出的乐观和孤独,也或许是美国影评人唐纳德·里奇所描述的小津电影的艺术:“虽然‘无’可以解释为虚无,但在禅宗哲学中,也代表“一切”,不过,这种“一切”与“无”的思考,还是留待我们以后去解读。
小津安二郎:“我只会做豆腐。”
小津安二郎曾说过:“我是卖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他一生只拍摄日本家庭,日本家庭的美好与崩溃,因此有人认为他是“最日本”的导演。
小津安二郎和他的摄影师厚田雄春把相机放得很低,低至榻榻米。这就是小津所谓的“榻榻米”视角,因为他认为当时的日本人就住在这样的榻榻米上。 ,思考和观察世界。
在纪录片《寻找小津》中,热田雄春演示了如何躺在地板上拍照。因此,唐纳德·里奇在评论小津安二郎的书时曾提到一个有趣的轶事,事实有待证实:要成为小津安二郎的摄影师,你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胃,否则你将无法忍受躺在床上的痛苦。耕耘多年,热田雄春的胃口非常强大,能够担任这个职位。
如果这也呼应了小津的那句话“我只会做豆腐”——虽然他多年来只拍摄过类似的家庭题材,但他并没有忽视自己在努力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
镰仓电车和电影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晚春》和《麦秋》的背景都是在日本镰仓北部。从电影中我们可以一睹日本昭和时代的镰仓电车、镰仓大佛和海滩。
电车似乎在整个日本文化中,或者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代表一种仪式,远行或进入人生旅程的下一阶段。或者你也可以说小津就是喜欢电车,这和《麦子的秋天》里对电车的热爱类似,我和小兄弟一样喜欢模型。电车和火车代表了镰仓生活的一个角落。
镰仓非常可爱的有轨电车“江之电”于2010年通车100周年,全长十公里,沿着海岸紧凑地行驶,旁边是古老的寺庙和民居。单程行程时间为34分钟(从藤泽站到镰仓站,共十五站),可以看到镰仓如电影中般悠闲宁静的美景。
在看《晚春》或者《麦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被电影中的人物所吸引。还记得小津安二郎曾经说过:“我面对镜头时想到的本质,就是通过镜头找到人类原本丰富的爱。”而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体现这种人性美的角色,演员笠千津原节子,多年来一直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表演。笠智三在小津电影中代表父亲的角色,而原节子则在《暮春》到《秋日》中扮演女儿纪子的角色。 《他》中的寡妇。画面中她的一颦一笑,无论是愤怒还是顽皮,都完美地起到了传达小津安二郎电影精神——人性的原始之美的作用。
黑泽明和镰仓
镰仓 除了埋葬在心爱的镰仓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之外,世界著名导演黑泽明也埋葬在镰仓的疗养院。相比小津的日常电影,黑泽明的电影世界影响力可能更大。有人甚至称他为“日本电影中的莎士比亚”,因为与小津的电影故事相比,黑泽明的电影充满了惊人、精彩和震撼的情节。
比如经典电影《七武士》,故事感人至深,人物形象生动等等,黑泽明电影的伟大之处不言而喻。最终,代表日本电影史的两位人物在镰仓这里长眠,也让镰仓的美丽多了一份神秘的文学瑰丽。
枝裕和和镰仓
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梅街日记》中,主人公幸田一家住在镰仓小仓寺站附近的一栋老房子里。
电影从夏天开始,广濑铃饰演的浅野铃搬到镰仓与她的姐妹们住在一起。经历了镰仓的秋天、樱花盛开的春天、夏天的梅花季节、盛开的紫阳。电影完美呈现了镰仓的四个季节的美景,包括花季、镰仓夏季烟火大会等。镰仓的电车、充满海洋风味的餐厅(餐厅的竹荚鱼套餐、山猫亭的青花鱼吐司)与镰仓的海息息相关讲述了电影中四姐妹的生活。
这也是一部关于日本家庭的电影。是枝裕和导演谈论的不仅仅是家庭的解体,而是他一贯的主题——现代日本社会崩溃后家庭如何重组、共存。电影中坚强美丽的四姐妹淡化了悲伤,展现了在镰仓打拼后一家人的面貌。
镰仓和电影美食
说起日本电影,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镰仓车站附近有一家热爱电影的小食堂——镰仓电影食堂。与因电影《梅街日记》而出名的文沙食堂( )相比,这里的氛围相对安静舒适。食堂里贴满了电影海报。从墙上三船敏郎扮演的电影《高三十郎》不难看出,食堂老板是黑泽明电影的粉丝。
食堂里收藏了珍贵的日本经典电影录像、电影书籍及周边,比如《秋刀鱼之味》等绝版放映带,可见老板对电影的喜爱程度。整个食堂感觉就像沉浸在日本的昭和时代。 20世纪日本电影中黑泽明的武士形象、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日常生活方式都历历在目。湘南海岸的特产青花鱼饭和因《海街日记》而人气的青花鱼吐司都很美味。
从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到枝田博和,这些人都不例外,都热爱镰仓。也许是这里山水的灵性赋予了镰仓独特的文化节奏,又或者是电影艺术赋予了镰仓如此多的力量。丰富的文化底蕴,无论怎样,镰仓深受日本文人的喜爱,当然也有它的优点。如果有机会,记得去旅行。这绝对是一次让您终生难忘的艺术之旅。